編者按:山東省費縣健全農村經管體制機制,扎實培育農村基層財務管理人員,建立村級報賬員的調整備案、統一招考、培訓學習、年度考核、責任追究等制度,將報賬員納入村干部管理,全面提升村級報賬員的業務能力素質,打造了一支“扎根農村,業務精通,服務農民”的基層農經隊伍。
費縣地處沂蒙山區腹地,總面積1660.11平方公里,轄12個鄉鎮(街道),共有行政村399個,獨立核算的村集體經濟組織895個,耕地面積110萬畝。近年來,費縣就農村財務管理進行體制機制創新,扎實培育農村基層財務管理人員,履行好農村經營管理各項職責任務,多渠道強化農經體系建設。
一、理順機制,避免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一是健全農村經管體制機制。2014年,費縣成立了臨沂市首家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局,2019年因機構改革更名為費縣農村經濟經營服務中心,隸屬于縣農業農村局。核定行政編制1人、事業編制13人,實際在崗職工21人,其中在編16人。鄉鎮(街道)設立鎮級財經中心,下設經管站,具體履行農村經濟經營職能。為充實鄉鎮經管站人員力量,按照每10個獨立核算村集體經濟組織不少于1.5名、最低不少于5人的標準配備經管人員,累計考聘122名委托代理會計。
二是理順農村財務管審流程。全面推行農村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健全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依托鄉鎮經管站建立農村委托代理會計服務中心,實行統一審核、集中辦公記賬,嚴格落實賬目與資金的分離管理,嚴格執行村級現金支出審批制度。依托鄉鎮(街道)經管站,建立農村會計委托代理服務中心,按照每10個村配備1個代理會計的標準,配備農村代理會計,取消村級出納員,村級只設報賬員,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審分離。2019年,累計監管審計村級資金11.41億元,發現16起線索,大大減少了過去因村級財務不清引發的群眾上訪現象,維護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二、提升軟實力,確保代理會計“專職專用”
一是嚴格執行報賬員調整備案制度。農村報賬員的聘用及解聘均需到縣農業農村局備案,鄉鎮經管站人員無故不得隨意調動,特別是農村委托代理會計嚴格做到專職專用,任何單位不得隨意借用,隨意借調的一經發現充實到人員不足的鄉鎮。
二是嚴格實行報賬員統一招考。每年定期組織空缺村報賬員公開考選,縣農業農村局協調人社局每年組織一次委托代理會計的招考,及時補充因人員流動及解聘造成的崗位空缺,維持農經隊伍穩定,全縣農經人員學歷和年齡結構明顯改善(見表1、表2)。
三是建立健全培訓學習制度。縣財政每年撥付30萬元專項資金,根據崗位職責不同開展專題培訓和綜合培訓,確保業務能力與職責相匹配。2015年以來,累計組織培訓7100余人次,外出學習220余人次。
三、夯實硬指標,落實年度考核
一是實行報賬員年度考核制度。鄉鎮政府結合實際制訂考核細則,每半年考核一次,各村每年年底進行一次民主評議,結果記入會計檔案。縣農業農村局每年進行年檢,聘期內兩年未通過年檢的責令鄉鎮黨委政府解除聘用合同。
二是健全責任追究制度。研究制定《鄉鎮經管站年度目標管理考核辦法》,每年2次對鄉鎮經管站工作目標完成情況進行檢查考核;連續兩年考核成績列全縣倒數第一位的,免除鄉鎮經管站長職務。由縣農業農村局制定考核辦法,對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從機構設置、人員配備、代理程序、會計核算、制度建設等方面進行考核,結果納入全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考核。
四、保障待遇,推進職業化,激發基層人員干事熱情
一是將報賬員納入村干部管理系列。2015年縣委、縣政府出臺《關于建立農村會計職業化管理體制,強化農村“三資”監管的實施意見》,實行農村會計人員“縣考鄉聘村用”和“公開考選、動態考核、末位淘汰”職業化管理制度,嚴把農村會計出、入口管理。全面落實農村報賬員工資待遇,縣財政每年統籌1100萬元,按“不低于村主要負責人80%”的比例,由鄉鎮根據工作量及考核情況核定上報后統一發放。2018年9月將農村報賬員基本工資報酬納入山東省財政惠民一本通系統,建立“農村會計人員工資報酬”模塊。同年,修訂《費縣農村會計人員管理辦法》,將農村報賬員納入村干部管理系列,參照村干部繳納居民養老保險,進一步強化保障,激發工作熱情。縣財政每年統籌400萬元,全面落實農村代理人員工資待遇,有效解決鄉鎮經管力量不足和農村會計素質能力不足的問題。
二是實行財會人員平臺管理。完善縣級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臺功能模塊,加強全縣財會人員的職業化、規范化和標準化管理,依托“三資”管理平臺建立了農村財會人員檔案管理系統,將農村報賬員和農村代理會計基本信息、工資報酬、年檢結果、培訓考核及在職解聘等情況全部納入平臺管理,實現人員信息化和動態化監管,筑牢了村會計規范化、制度化管理的制度保障,為評價村會計的工作表現和工作實績、落實有關生活待遇提供依據。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