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2018年,江蘇省泗洪縣122個村居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總額僅有1024.97萬元,村均4.01萬元,按照江蘇省標準全部屬于經濟薄弱村。為破解這一難題,泗洪縣認真貫徹落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實施“四方掛鉤、百村振興”行動,取得了可喜成績。截至2020年,全縣村級資產總額達到86448.04萬元,300個村居年經營性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其中160個村居經營性收入超過50萬元,全縣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增長率達74.32%,實現了從相對經濟薄弱到綜合實力較強的美麗嬗變。
一、黨建引領促發展
泗洪縣把支部引領村級組織聯動發展作為縣委書記抓基層黨建“書記項目”,激發支書“頭雁效應”。制定出臺《關于加強全縣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的意見》《關于培養新型村干助推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泗洪縣村居干部績效管理考核辦法》等制度,全力激發廣大村級黨組織書記干事創業的熱情。堅持用干部眼光、人才理念、經濟辦法加強村干部管理,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優化提升行動。拓寬優秀村干部上升空間,去年以來,選拔8名政治過硬、實績突出、群眾認可的村書記進入鄉鎮(街道)事業單位。
泗洪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引領、保障、服務合作社科學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通過“支書領頭調結構,支部領辦合作社”黨建富民雙領工程,引導農民群眾積極自愿加入合作社,增加村集體收入,幫助更多群眾增收致富,實現強村富民。
二、創新路徑增活力
泗洪縣制定出臺了《振興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意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考核獎懲辦法(試行)》等系列文件,明確提出了統籌推進農房改善工作、全面深化公共空間治理、大力培育特色產業、探索發展各類合作經濟組織、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帶動、積極推進全民創業、開展綜合經營性服務、深入實施“強村三項試點”、持續抓好掛鉤幫扶9條增收路徑,有效幫助村居破解發展難題、闖出振興新路。
泗洪縣立足縣情村情,整合機關、企業、社會組織等力量,推動各類生產資源要素重點向薄弱村流動。對全縣106個集體經營性收入低于30萬元的相對薄弱村,建立縣級領導掛鉤一批、縣直單位選派一批、龍頭企業結對一批、黨員干部駐村一批“四方掛鉤”機制,落實政策扶持,挖掘內生動力。探索土地存量盤活、異地置業、入股分紅等三項措施為主的強村路徑,因村施策精準促進增收致富,累計增加村集體土地5.6萬畝,統籌集體資金5283萬元購買工業園區標準化廠房5.87萬平方米,51個村集體資金入股遠景新能源項目、德康養殖、美陽集團等龍頭企業項目。
三、扶貧項目促增長
泗洪縣利用省、市、縣、鄉掛鉤扶貧、機關企事業單位及財政供養人員結親結對幫扶的機遇,主動聯系,積極爭取他們在人、財、物、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彌補村里發展集體經濟無項目、無資金、無技術、無銷路等不足,解決了修橋、鋪路等老大難問題,為發展村集體經濟創造了條件。
泗洪縣高度重視維護好村集體收益分配權,鼓勵在村居實施的各類涉農扶貧項目,產權歸屬明確到村集體,并參與收益分紅。2020年全縣申報實施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29個,累計投資6055.52萬元,目前12個項目已完工,17個正在實施。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產生收益約484.5萬元,資金全部用于量化分紅到村到戶,并帶動低收入農戶就近務工,實現家門口就業。爭取上級扶貧資金1650萬元,新建扶貧廠房2棟,每年可收取廠房租金 132 萬元,105.8萬元用于增加向陽、大向、上塘等10個村居的村集體經濟收入、26.2萬元用于低收入戶分紅。
四、村企共建展新貌
泗洪縣深入實施江蘇省委、省政府“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充分利用區位優勢,興辦村級工業園,吸引外商投資的企業在園區投產,成為集體收入的可靠來源,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發展空間。全縣累計組織村企對接活動292場次、對接企業261家,瞄準設施農業、農產品深加工、三產融合、產學研結合4類項目,先后招引四川德康、廣東溫氏、廣西桂柳、山東豐沃等一批行業領先龍頭企業落戶,把這些農業龍頭企業作為主體和引擎,加快推進農業“接二連三”,延長產業鏈條。
各鄉鎮準確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要求,加強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持續推進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著力探索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多方利益聯結機制,鼓勵支持合作社、農戶主動融入“互聯網”大潮,在京東、阿里巴巴、淘寶等電商平臺上均開設店鋪,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良好態勢。
五、開發資源強經濟
泗洪縣持續深入推進村居資產資源公共空間治理工作,著重加強對村莊內道路路肩及大周引河渠埂整治回收工作,深化公共空間治理舉措,切實把公共空間精準“騰出來”、有效“用起來”、長效“管起來”、提升“快起來”。通過重新調整回收利用原則及利益分配機制,充分激發鄉鎮、村居持續治理、創新發展、優化服務的積極性,盤活閑置工業用地1482畝,整治低價廠房34.2萬平方米,新增固定資產投資2000萬元項目31個、1000萬元以上項目23個,新建高效農業9.09萬畝,打造小鎮客廳、鄉村大舞臺、休閑體育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場地117個。
通過明晰集體產權、規范管理體系,出臺《泗洪縣村集體經濟發展考核獎懲辦法(試行)》,確保公共資產資源不受二次侵占,村集體經濟發展后勁切實增強。各村積極抓住產權制度改革的契機,對村里廢棄的土地河灘、關停企業等閑置資產進行拍賣、租賃、重組、置換,盤活了資產,實現了增值。遵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原則,利用村里水、沙、石、農作物、土地等資源,積極發展水產養殖、建筑材料、糧食加工、林木栽植等特色產業,增加經營收入。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洪縣縣委農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