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家庭農場有了長足發展,在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增加農民收入、促進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未出臺家庭農場會計相關制度,會計核算無遵循、欠規范、效果差等問題亟待解決。現以種植類家庭農場為例,談一下主要業務的會計核算方法,供參考。
一、創辦環節
【例1】孫某以自有資金投資創辦家庭農場,注冊資金100萬元存銀行。
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1 000 000
貸:資本1 000 000
【例2】農場流轉本村農戶土地200畝,合同約定期限10年,租金600元/畝·年(兩年一交),前兩年租金24萬元通過開戶行支付。同時,農場與某公司簽訂購銷合同,決定種植丹參、小麥各100畝,公司以丹參7元/公斤、小麥2.4元/公斤最低保護價收購。
會計分錄為:
1. 租入土地
借:遞延資產1 200 000
貸:應付款—有關農戶
1 200 000
2. 支付前兩年地租
借:應付款—有關農戶
240 000
貸:銀行存款240 000
3. 攤銷當年租金
借:生產成本
—丹參30 000
—小麥30 000
貸:遞延資產60 000
【例3】購買全新大型聯合收割機1臺,價款15萬元通過銀行劃轉。預計使用年限10年,凈殘值5000元,折舊以直線法攤銷。
會計分錄為:
1. 購入收割機
借:固定資產—收割機
150 000
貸:銀行存款150 000
2. 計提本季作物攤銷折舊費
年折舊額=(150000-5000)/10 =14500(元)
借:生產成本
—丹參3 625
—小麥3 625
貸:累計折舊7 250
二、生產環節
【例4】購進生產資料一批入庫,其中丹參苗70萬棵,單價0.15元;小麥種1250公斤,單價3元;復合肥300袋,單價120元;農藥一宗價款5000元,均以銀行存款支付。
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物資
—丹參苗105 000
—小麥種1 875
—復合肥36 000
—農藥5 000
貸:銀行存款147 875
【例5】耕地發生燃油費30元/畝,丹參種植人工費300元/畝,小麥播種燃油費15元/畝,均以銀行存款支付。上例購入的丹參苗、小麥種、復合肥全部用于生產。
會計分錄為:
借:生產成本
—丹參156 000
—小麥 24 375
貸:銀行存款37 500
庫存物資
—丹參苗 105 000
—小麥種 1 875
—復合肥 36 000
【例6】兩作物澆水3遍,每遍水費20元/畝,人工費8元/畝,噴灑農藥人工費5元/畝,均以銀行存款支付。使用庫存農藥5000元。
會計分錄為:
借:生產成本
—丹參 11 400
—小麥 11 400
貸:銀行存款17 800
庫存物資—農藥5 000
三、收獲環節
【例7】收獲丹參、小麥發生燃油費30元/畝,收獲丹參支出人工費100元/畝,均以銀行存款支付。
會計分錄為:
借:生產成本
—丹參13 000
—小麥 3 000
貸:銀行存款 16 000
【例8】晾曬丹參、小麥分別發生人工費100元/畝、10元/畝,均以銀行存款支付。
會計分錄為:
借:生產成本
—丹參 10 000
—小麥 1 000
貸:銀行存款 11 000
【例9】產品晾曬入庫,丹參75000公斤,小麥55000公斤。結轉入庫產品成本。
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物資
—丹參224 025
—小麥 73 400
貸:生產成本
—丹參224 025
—小麥 73 400
四、銷售環節
【例10】承例2,按照合同約定,將丹參、小麥全部銷售給某公司,貨款65.7萬元通過開戶銀行結算。
會計分錄為:
1. 收到貨款
借:銀行存款657 000
貸:經營收入—銷售產品收入
657 000
2. 結轉銷售成本
借:經營支出—銷售產品支出
297 425
貸:庫存物資
—丹參 224 025
—小麥 73 400
【例11】接縣農業農村局通知,種糧大戶補貼17500元已經到賬。
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17 500
貸:補助收入
—種糧補貼 17 500
五、分配環節
(一)根據以上業務,年終結轉各項收入、支出
會計分錄為:
借:經營收入 657 000
補助收入 17 500
貸:本年收益 674 500
借:本年收益 297 425
貸:經營支出 297 425
經核算,本年可分配收益為377075元,將其結轉“收益分配”賬戶
借:本年收益 377 075
貸:收益分配 377 075
(二)對本年收益進行分配
經研究決定,按可分配收益的60%提取農場積累,其余作為農場主紅利。
會計分錄為:
借:收益分配 377 075
貸:農場積累 226 245
應付紅利 150 830
若兌現紅利
借:應付紅利 150 830
貸:銀行存款(現金)150 830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平縣接山鎮政府)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