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湖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城東,常住人口約64萬,轄4鎮、4街道及1個省級工業園區,共60個行政村,均屬典型城郊融合類村莊。全區集體資產近95億元,資產“億元村”占比近60%。2019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4.34億元,村均收入超過700萬元,100萬元以上經濟強村占比高達80%。通過統一資金審批流程、統一資產購置流程、統一資產處置流程、統一基建工程審批流程、統一合同簽訂程序的“五統一”,實現對鎮、村集體“三資”運營的事前監管。將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全面納入區審計局審計范疇的“一審”,實現事后常態化審計監督。實行群眾監督、鎮(園區)“三資”辦監督、區“三資”辦監督、紀檢監察監督的“四監督”,形成上下聯動,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監督體系。
一、高站位謀劃,擰緊責任鏈條
一是區級成立領導小組。早在2012年,為壓實工作責任,區委、區政府成立了區委副書記任組長,區政府常務副區長、紀委書記及區政府農業農村、金融資產分管領導等8位副縣級領導任副組長,區紀委監委、農業農村局、審計局、財政局、民政局等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農業農村局,統籌協調推進工作,各業務部門各司其職,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二是鎮級成立管理機構。各鎮(園區)成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辦公室,配齊專業人員,承接“村賬鎮(園區)代”、集體資產流轉交易、村級財務監管等工作,形成對口管理和專業服務。三是村級設立專管人員。各鎮(園區)根據實際向各村指派一名報賬員,具體操辦“三資”管理工作,享受村黨支部副書記待遇。
二、全流程管控,扎緊制度籠子
一是健全完善管理制度。2014年,在探索實踐的基礎上,重新修訂印發《青山湖區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監督管理暫行辦法》《青山湖區村集體“三資”審批管理“五統一”實施細則》《青山湖區違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定責任追究辦法》,進一步規范統一了資金審批、資產購置、資產處置、基建工程審批、合同簽訂等工作程序,明確了違規責任追究辦法。二是堅持落實民主管理。通過建立健全鎮(園區)公共資源交易站、“三資”公開欄、村務監督委員會等,運用“互聯網+”等手段,堅持實行財務收支情況按月公開,對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項、群眾普遍關注的集體資產去向、大額資金管理使用、土地征用補償費到戶明細等,采取即時公開方式接受廣大村民的監督,實現村級財務民主管理和全面公開。三是全面實行“村賬鎮(園區)代理”。2009年起,全面實行了“村賬鎮(園區)代理”制度,各鎮(園區)“三資”辦聘請財務會計若干名,建立了定期業務培訓制度,對所轄各村的賬戶進行統一管理。于2012年率先引進“諧農三資電子監察管理系統”,實現了農村“三資”網絡科技化管理、村級賬務處理實時監控,有效杜絕了“三資”監管的漏洞與盲區。
三、多維度監督,堵塞監管漏洞
一是審計監督常態化。區審計局每年將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列入審計計劃,按照三年一輪全面審計、財務收支經濟發達村每年一審和經濟欠發達村兩年一審的原則進行審計。審計內容包括村委會的村集體資產、負債、損益、村財務收支情況、土地管理、工程建設管理等情況,以及村主要干部有無違紀現象等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為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和村“兩委”換屆提供有力保證。二是專項治理規范化。2018年開展了農村集體“三資”領域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治理,共排查出28個問題,予以分類處置和整改,共追繳、完善手續賬款514.9萬元,其中追繳手續賬款467.68萬元;規范“三資”管理的使用,健全手續20條;對個別村違規發放村干部津貼,由相關鎮紀委進行了誡勉談話。三是紀檢監察制度化。區紀委著力打好“操守牌”“問責牌”“預防牌”,持續強化“三資”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將“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寫入區委責任清單,先后開展了村級“兩委”干部“嚴三守、樹三清”廉政教育活動、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等一系列活動。將鎮(園區)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列入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將巡察觸角延伸至鎮街和村社,查處個別村書記“圍獵”村級工程項目、違規處置村集體資產、侵占村集體資金等一批典型案件,撰寫編印案例剖析材料《小小村官緣何無法無天》,并開展警示教育,增強了基層黨員干部的廉政風險防范能力。
四、深層次釋能,增強農民獲得感
一是做大做強集體經濟。各村通過“盤活資產打基礎、以地換地拓空間、招商引資謀發展”等方式,興建樓宇、發展實業,積極推進村集體金融、商貿、物流業發展,實現集體經濟跨越式發展。2019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4.34億元,村均收入超過700萬元,100萬元以上經濟強村47個,占比近80%。二是規范提高村干部報酬。2014年,出臺了《青山湖區關于進一步規范村干部報酬管理的意見》《青山湖區關于規范村級工作用車管理的意見》《青山湖區關于規范村干部出國(境)管理工作的暫行辦法》,進一步規范了村干部報酬福利、用車管理等待遇,激發村干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三是讓農民共享發展紅利。隨著村級經濟發展壯大,百姓福利不斷增多,實現了農民“老有所養、勞有所得、學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醫”的小康生活。例如,在湖坊鎮進順村,村民可享有股權分紅、城鎮居民醫保社保、醫療關懷、困難補助救助、長壽獎等19種村集體福利。2019年,僅股權分紅就達900多萬元,戶均超過2萬元。
(來源: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