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原處于城鄉結合部的村莊成為城市快速發展的重點區域,村集體土地大量被征用,部分農村進行了“城中村改造”“棚戶區改造”“村莊整合”。筆者通過對河南省濮陽市示范區所轄區18個行政村土地征用涉及的相關賬務處理情況進行了調研,重點是對轄區內征地補償資金的核撥,地面固定資產的拆除、報廢、毀損,固定資產、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情況進行了抽樣調研,總結了相關賬務處理的重點,與大家探討。
一、調研中發現的問題
1. 走訪中發現的問題。
(1)在土地現狀調查和地上附著物登記確認過程中,由于測量隊隊員、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工作不夠細致,導致被征土地的四至邊界不清,土地面積、房屋面積測量不夠準確,清點地上附著物的種類、數量、規格型號時有漏登、多登現象。由于土地現狀調查不準確,導致了二次、甚至三次確認,從而加大了多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比如:財務人員多次撥付同一地塊資金。
(2)資金不能及時兌付,征地村民不理解,引起了部分群眾阻工,影響了施工進度。
(3)部分被征地村民存在“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以及“法不責眾”的錯誤心態。
2.在翻閱賬簿,查看與土地征用相關業務的賬務處理時發現的問題。
(1)在實施補償安置方案、交付土地的過程中,由于資金短缺等原因,沒有按規定的時間、金額支付征地補償款、安置及社保費等資金。項目之間存在相互調劑使用資金現象;補償方案編制不及時,存在著預撥資金現象,項目完成后沒有及時清算,沒有做到專款專用。
(2)農用地被征用涉及的補償款主要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青苗費、社保費等。其中土地補償費原則上歸集體所有,由集體在其成員之中進行分配,但實際工作中,該款項撥付給了被征地農戶,村集體沒有留存資金,不利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3)土地交付之前,未成立資產清查小組,對資產未進行詳細清查盤點,沒有編制“固定資產盤點報告表”,或未對盤盈盤虧的固定資產查明原因,未按相關制度規定進行賬務處理,造成賬實不符。
(4)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荒地、生產路、公共基礎設施等被征用,固定資產被拆除等所得補償款,本應計入“公積公益金”賬戶,而在實際工作中,部分村級財務人員計入“內部往來”賬戶,不能真實反映集體積累。
(5)在征地過程中被拆除、損毀的房屋、建筑物、構筑物以及出售的固定資產等,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規定,對這些固定資產都應及時進行清理,但事實上村級財務賬簿存在長期掛賬現象,形成了虛增資產。
(6)對固定資產、公共基礎設施等項目重建完成、驗收合格交付使用后,對沒有形成固定資產的在建工程項目,也轉入了“固定資產”科目,虛增了資產,少列了費用。比如:生產路、溝渠、學校操場的修建維修。
(7)固定資產未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規定計提折舊。《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規定,村集體經濟組織必須建立固定資產折舊制度,按年或按季、按月提取固定資產折舊,所提的折舊費應保證對固定資產損耗價值的補償。折舊方法可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等方法中任選一種。一經選定,不得隨意更改。由于沒有計提折舊,賬面價值不能真實地反映資產的新舊程度,不利于決策者安排資產的更新改造。
(8)對于報廢、毀損的固定資產變價收入未入賬,容易形成“小金庫”或“坐收坐支”。
(9)對于新建的固定資產,村集體經濟組織沒有走“四議兩公開”、沒有進行招投標、沒做預決算,工程完工后再補辦手續,程序顛倒。工程完工由“在建工程”轉入“固定資產”賬戶時,缺乏“工程合格驗收報告”等原始票據。
二、征地涉及相關賬務處理案例分析
(一)征地補償款的賬務處理
土地補償款核算涉及的主要會計科目有“現金、銀行存款、內部往來、公積公益金、應付款”等。
舉例:××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到上級撥入水庫建設征地補償款300萬元,轉入集體賬戶,其中原大隊部拆遷補償款50萬元,本村村民的青苗費和附著物款100萬元,外村村民租用本村村民土地建造養牛場,其補償款150萬元;村財務人員及時進行了資金撥付。
這筆經濟業務涉及的會計科目有:銀行存款、內部往來(核算村集體與所屬單位和農戶的經濟往來業務)、應付款(核算村集體與外單位和外部個人發生的償還期在一年及以下的各種應付及暫收款項等)、公積公益金。一級科目是國家規定的,不能隨意設置,二級科目可以根據需要自行設置。
1. 收到上級撥入款項時:
借:銀行存款3 000 000
貸:內部往來—水庫1 000 000
公積公益金500 000
應付款—×××1 500 000
2.村財務人員依據農戶評估方案,進行資金核算(制作補償資金分配表),進行發放。
借:內部往來—水庫1 000 000
應付款—×××1 500 000
貸:銀行存款2 500 000
(二)固定資產報廢的賬務處理
在土地征遷過程中,報廢的固定資產要通過“固定資產清理”賬戶核算。該賬戶的借方登記轉入清理的固定資產凈值和發生的清理費用,貸方登記被清理固定資產的變價收入及應由保險公司或過失人承擔的損失賠償費等。清理完畢,其凈收益或凈損失應從其借方或貸方分別轉入“其他收入”賬戶的貸方或“其他支出”賬戶的借方。期末借方或貸方余額,表示尚未清理完畢的固定資產的凈損失或凈收益。在“固定資產清理”賬戶下,按被清理固定資產設置明細賬戶,進行明細分類核算。
舉例:村集體經濟組織因征地拆遷毀壞倉庫一幢,其賬面原值4萬元,累計已提折舊1萬元,以現金支付清理費1000元,殘料變價收入2500元存入銀行,保險公司承擔賠償損失1.9萬元,暫欠。
(1)注銷倉庫原價及累計折舊
借:固定資產清理—倉庫
30 000
累計折舊10 000
貸:固定資產—倉庫40 000
(2)支付清理費用1000元
借:固定資產清理—倉庫
1 000
貸:現金1 000
(3)取得殘料變價收入2500元
借:銀行存款2 500
貸:固定資產清理—倉庫
2 500
(4)保險公司同意承擔賠償損失1.9萬元
借:應收款—保險公司19 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倉庫
19 000
(5)結轉倉庫清理凈損失9500元
借:其他支出9 500
貸:固定資產清理—倉庫
9 500
(三)盤虧固定資產的賬務處理
先查明原因,分不同情況按相關制度規定進行賬務處理,以達到賬實相符。按已提折舊額借記“累計折舊”賬戶,按其原價貸記“固定資產”賬戶,按其原價扣除累計折舊、過失人及保險公司賠款后的差額借記“其他支出”賬戶。
舉例: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財產清查中,盤虧電腦一臺,原價4500元,已提折舊800元。
1. 報批前:
借:其他支出
—固定資產盤虧支出
3 700
累計折舊800
貸:固定資產—電腦4 500
2. 經查,屬于本村保管人員看護失誤,決定由其賠償現金1000元。
借:內部往來—×××1 000
貸:其他支出
—固定資產盤虧支出
1 000
3. 報批后,收回過失人賠償款。
借:現金1 000
貸:內部往來—×××1 000
(四)盤盈固定資產的賬務處理
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財產清查中盤盈的固定資產,按同類設備的市價進行計價。借記“固定資產”賬戶,貸記“其他收入”賬戶。
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筆者發現多數是由于漏登造成的,一類是把“固定資產”當作費用類核算,一類是接受捐贈未入賬。這要分情況按相關制度進行賬務處理,達到賬實相符。
【舉例】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征地財產清查中,盤盈空調一臺,同類空調市場價格3600元。
1. 報批前
借:固定資產—空調3 600
貸:其他收入3 600
2. 經查,該空調是接受捐贈但未入賬,賬務處理是:
借:其他收入3 600
貸:公積公益金3 600
(五)固定資產建造的賬務處理
村集體經濟組織自行建造固定資產的形式包括新建、改建、擴建幾種。建造過程中發生的全部工程支出要通過“在建工程”賬戶進行核算。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時,在建工程的實際成本轉入“固定資產”賬戶。“在建工程”賬戶可根據需要設置“自營工程”“承包工程”等有關的二級賬戶,并按工程項目的種類設置三級明細賬戶,進行明細分類核算。下面以“自營工程”建設形成的固定資產為例分析:
舉例:××村集體經濟組織自建圖書室一座,建設過程中購入工程用材料物資一批,價稅款共計12萬元,以銀行存款支付,材料已經入庫;建設過程中發生水電費1500元,人工費1.2萬元;消耗自產產品3600元。
此項工程核算涉及的會計科目有“庫存物資、銀行存款、在建工程、固定資產”,賬務處理分幾步進行核算。
1. 材料出庫時
借:庫存物資—×××120 000
貸:銀行存款120 000
2. 工程建設領用材料物資12萬元
借:在建工程—自營工程
120 000
貸:庫存物資—×××120 000
3.工程建設過程中,耗用水電費1500元,人工費1.2萬元,以銀行存款支付。
借:在建工程
—自營工程
—圖書室13 500
貸:銀行存款13 500
4. 建設過程中領用自產產品3600元。
借:在建工程
—自營工程
—圖書室 3 600
貸:庫存物資—×××3 600
5.工程完工,驗收合格后交付使用,按實際成本由“在建工程”賬戶轉入“固定資產”賬戶,結轉完畢,“在建工程—自營工程—圖書室”賬戶余額為零。
借:固定資產—圖書室
137 100
貸:在建工程
—自營工程
—圖書室 137 100
(作者單位:河南省濮陽市示范區財政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