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動態
時間:2022-03-22 01:18:05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 作者: 字號:【

  四川:在1292個合并村開展集體經濟融合發展試點

  日前,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印發了《〈開展合并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試點工作方案〉推進方案》,在全省1292個合并村開展集體經濟融合發展試點,承擔率先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新建合并村集體經濟組織、完善集體經濟組織治理機制、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實現形式等7項試點任務。根據試點要求,試點村要在2021年6月底前率先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合并村集體經濟組織,在2021年實現合并村集體經濟完全融合,集體經濟總收入比合并前2019年總收入增長20%以上。

  近年來,四川省推進了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兩項改革”,推進合并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試點是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舉措。四川省對試點村加大財政扶持,優先安排實施項目,鼓勵承接政府購買服務。四川省將認定合并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試點先進縣(市、區)10個、先進村200個,總結形成一批典型模式,在全省推廣。

  北京:5年內基本消除年經營性收入低于10萬元的集體經濟薄弱村

  日前,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發布消息稱,“十四五”期間北京市將開展農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幫扶專項行動,力爭5年基本消除年經營性收入低于10萬元的集體經濟薄弱村。目前北京市已經基本完成對集體經濟薄弱村的精準識別,全市共確定600個左右需納入扶持的集體經濟薄弱村。北京市研究起草了《農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增收工作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任務目標以及18個市級委辦局、16個相關區工作職責分工方案。

  2021年北京市將開展精準結對幫扶,在延續原低收入對接幫扶機制不脫鉤的基礎上,按照集體經濟薄弱村產業發展實際和對接幫扶需求,進一步建立國企、高校、科研院所、民營企業、黨政機關等單位與集體經濟薄弱村之間的復合式對接幫扶機制,確保每個薄弱村至少對接一個幫扶單位,通過產業帶動、項目聯建、資金支持、技術支撐、消費增收等多種形式,全方位開展幫扶。

  廣東黃埔:印發《農村集體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管理辦法》

  日前,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結合近幾年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實際情況,出臺實施《農村集體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管理辦法》,對加強農村集體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管理,規范會計基礎工作和工作秩序,不斷提高農村集體會計工作水平作出一系列規定。

  《管理辦法》要求經聯社應明確一名同時擔任社區(村)黨組織委員的理事會成員分管農村集體會計工作。同時,為確保農村集體會計人員的專業性和穩定性,避免因選舉等非正常原因,頻繁更換會計人員,規范會計人員管理,《管理辦法》要求會計人員的任用、調崗和解聘等事項要經一定程序后報鎮(街)同意,并報區集體資產財務中心存查。《管理辦法》明確要求建立農村集體會計人員信息化臺賬管理系統,對會計人員的年度考核、繼續教育、違規行為等情況進行信息化管理,還要建立完善會計人員定期培訓和繼續教育機制,不斷提高農村集體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政策理論水平。

  山東淄博:向全市村居法律顧問發放“三資”管理法律風險防范手冊

  近日,山東省淄博市在收集整理相關素材基礎上,組織專業力量編寫《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法律風險防范手冊》,向全市3091個村(社區)、696位村居法律顧問免費發放。《手冊》包括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指導監督職責和資金管理、資產管理、資源管理、依法治村民主管理法律風險防范等五部分內容,分類列舉42項易出現的風險行為,進行提示和預警,同時提出具體的防范措施,增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人員風險意識,幫助他們規避管理風險,提高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今年以來,淄博市結合推進全市“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落地、落實、見效,積極探索服務和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方式,組織引導村居法律顧問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漏洞和法律風險進行調研和排查,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解決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切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激發農村集體發展活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