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嶺村地處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區和潯陽區交匯處,總面積0.8平方公里,農村人口983人,居民4350人,黨員74人。自2015年以來,黃土嶺村在堅持集體所有制的基礎上,積極推進以股份合作為主要形式,以清產核資、資產量化、股權界定、民主管理、健全規章制度為主要內容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徹底改變了傳統的集體資產管理模式,讓農民分享了改革碩果,增強了農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探索了有益途徑。
破門開窗,給村民一個“理”
村集體產權不明晰,就像一扇門一樣擋在農民和集體經濟組織之間。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就是要破除這扇門,重新開啟一扇“窗”,不僅讓群眾完全知曉靜態的集體資產,而且要看到動態經營增長過程。
黃土嶺村“兩委”多次召開黨員、村民代表、群眾座談會形成改革方案初稿,同時張榜公開初稿內容,廣泛征求群眾的建議和意見。初稿完善后,召開了兩次村民代表大會,對方案內容進行逐條討論,對一些特殊問題,由村民代表討論決定。針對出嫁女、獨生子女和純女戶的情況,當時大多數村民代表持反對意見,村工作組向村民代表講解了國家的法律、法規,引導村民代表在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制定實施方案。通過學習法律法規,村民代表對出嫁女享受半股,純女戶享受招親待遇,獨生子女享受一份股權雙份分紅的方案表示贊同,既做到了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又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
實施方案經過了六次修改,最后取得絕大部分村民代表認可。通過召開村務會、村民代表會議等形式,廣泛收集村民意見建議,講清楚集體資產改革后安全運營和群眾受益方式,解疑釋惑,取得了村民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摸清家底,交村民一個“底”
黃土嶺村的集體資產包括資源性資產、經營性資產和公益性資產三大類,此次產權制度改革量化的資產為經營性資產。量化標準是經營性固定資產按原值計入股份,長期投資通過清理后按實際入股,流動資產按其有效額減去實際負債后,余額計入股份。各項資產經工作組造冊登記、專業評估后,由村民代表會議進行綜合評議,目前該村將經營性資產量化為2516.49 萬元。
黃土嶺村就股權分配方案廣泛征求村民意見,經反復核查后予以張榜公示。經幾番研究討論,村民同意股權設置為單一形式的人口股,不設集體股,人口股股權份額占總股本的100%。對于股權的管理實行動態管理,每三年為一次調整周期。截至改革基準日,在冊的本村村民、因征地農轉非的本村戶口(含自購)居民、戶口已遷入部隊的正在服義務兵役的本村村民以及父母雙方均是全股享受對象的獨生子女等10種情形,人口為股權全額享受對象,出嫁后戶口未遷出的出嫁女為半股享受對象,已辦理正式招工錄用手續的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的工作人員及離退休人員、原遷入本村戶口未入社的外來掛靠人員、已在原戶籍地享受股權的人員等7種情形之一的不享有股權。未滿 18周歲的本村村民、正在服刑的服刑人員只配股不參加分紅。經過反復核實,確定了股東清冊。按照股東清冊,全村享受股權人數為964人(其中全股822人,半股142人)集體資產折股量化到人后,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向股東發放股權證書,作為享受股份經濟合作社收益分配的憑據。
收益分配,送村民一份“禮”
按照股份經濟合作社章程規定,黃土嶺村建立了股東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三會制度”和議事規則,落實全體村民對集體資產的所有權、知情權、管理權和收益權。在收益分配上,兼顧國家、合作社和股東的三者關系,編制財務決算,搞好收益分配。村民福利、社會事業公益性支出、醫療保險及救助、經營性支出均在收益分配前列支。經營性凈收益分配前應先提取不少于30%的公積公益金,股東紅利分配不超過70%,建立了社員分紅機制,截至目前累計分紅近200萬元。
依托股份經濟合作社,黃土嶺村探索通過土地入股、股份聯營等多種方式,盤活農村資產資源,創新發展集體經濟,讓村民共享發展紅利。對原有汽配城進行招商,引進江西永生現代連鎖賓館;在十里工業園購建廠房2800平方米,在蓮花工業園購建6400平方米廠房,引進天河玻纖、聯豐玻纖入駐園區;將青年南路旁及十里大道毛紡街鐵路兩旁閑置的成塊空地外租;充分利用留地安置政策,與新三鼎實業公司進行項目合作開發。同時,村里將大部分補償費用于建設賓館、廠房、門面等固定資產,以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持續產生效益。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35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2.1萬元。2021年村集體預計收入380萬元,預計村民人均分紅600元。
(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區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