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活動的通知》,于2021年5月15日—12月31日,組織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活動,助推破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難題。
引動金融活水順暢流向家庭農場和合作社
一直以來,“融資難、融資貴、風險高”問題始終困擾著“三農”發展。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生力軍,以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面臨的金融問題尤其突出,應該說是最需要金融支持的對象。
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家庭農場和合作社發展的支持力度,正是此次活動的主要目的。《通知》明確指出,為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兩類經營主體搭建金融對接平臺,直接收集受理信貸需求,由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提供擔保服務,對接銀行發放貸款,打造“主體直報需求、農擔公司提供擔保、銀行信貸支持”的信貸直通車體系。
“信貸直通”不僅能夠進一步挖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需求,還能充分激活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各層級的力量,主動與銀行機構銜接,讓銀行更愿貸、更敢貸。既解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燃眉之急,又激活了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打破數據壁壘,讓金融活水更順暢地流向農業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為合作社、家庭農場信貸提供國家擔保是破題之舉
“三農”領域信貸業務風險高是金融行業內長期共識,這其中一個很重要原因在于,以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是缺乏有效抵質押物,或是難以獲得有效的擔保服務。
為配合好活動,國家農擔公司開發設計了“新農直通貸”信貸擔保產品,各省級農擔公司將與銀行密切合作,針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開發專項子擔保產品和信貸產品。這一破題之舉解決了長期困擾“三農”融資服務的擔保問題。通過引入“國家擔保”,克服“商業擔保”長期以來在“三農”領域遭遇的高風險、低收益、商業不可持續問題,從而解決經營主體融資成本過高問題。從活動意圖來說,無疑對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是又一積極利好嘗試。
從對創設“新農直通貸”專屬活動信貸產品的要求來看,此次活動既突出“專屬性”,又注重其“普惠性”,同時強調,要因地制宜,更貼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需求。
讓信貸需求信息“直通”農擔公司、銀行
“農擔+銀行+經營主體”這一支持模式其實由來已久,但受制于信息不對稱、中間環節較多等因素,信貸渠道始終未能真正打通。
為進一步暢通渠道,活動從信息搜集的角度提出要求,以緩解銀行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獲取的痛點。活動期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業農村部開發的H5界面填寫信貸需求申請,即可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直報系統”將信貸需求信息共享給各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這樣安排,減少了諸多中間環節,使得信息更準確、更高效;農擔公司在做好充分調查的基礎上,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銀行將更容易發放相關貸款,并且減輕了銀行貸后管理的壓力。
為促使金融機構積極主動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信貸服務,農業農村部在河北、河南、湖北、內蒙古以及北京市、天津市開展與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直接共享數據信息,通過數據共享增信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金融服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