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賬,一般指企業間在產品購銷業務過程中,通過簽訂協議,使各自的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相互抵賬,而不通過貨幣資金的流動形式。這種清欠的方式像推磨一樣轉來轉去,俗稱磨賬。在農村財務管理中,這種情況也時有發生。如果核算不正確,則可能造成集體貨幣資金的損失,下面以舉例的方式來說明。
某鎮財政所應撥某村2020年辦公費2萬元,扣除當年黨報黨刊款2200元,余款17800元直接撥付到村“三資”銀行賬戶上。村未給鎮財政所出具收款收據,財政所把黨報黨刊發票交村報賬員,叫拿回去做賬。
第一種核算方式
報賬員按照財政所實際打到村銀行“三資”賬戶上2萬元開具收款收據,收款事項為“收到鎮財政所撥來辦公經費”。
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17 800
管理費用—報刊費 2 200
貸:補助收入20 000
第二種核算方式
報賬員按照財政所實際打到村“三資”銀行賬戶上17800元開具收款收據,收款事項為“收到鎮財政所撥來辦公經費”。
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17 800
貸:補助收入17 800
借:管理費用—報刊費 2 200
貸:現金 2 200
分析
從前述兩種核算方式上來,明顯可以看出,第二種核算方式有兩個方面的錯誤:一是報賬員開具收款收據時,盡管鎮財政所直接撥付到村“三資”銀行賬戶上的存款只有17800元,但是另外2200元報刊費用是鎮財政所用當年應撥付的辦公經費墊付的,兩筆款項相加為2萬元,故在開具收款收據時,收款金額應為2萬元,而不是17800元,少開具收入2200元。二是報刊費用是鎮財政所用撥付給村當年的辦公費用中抵扣的,不涉及貨幣資金(現金)的變動,而會計核算時,貸記了現金科目,造成貨幣資金——現金余額少了2200元。
在使用磨賬這種核算方式進行往來結算時,應該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給鎮財政所開具收款收據,做到“收有憑,支有據”。
同時也要看到:磨賬與“坐收坐支”還是有區別的。坐收坐支是指出納(報賬員)將收到的集體經濟組織現金不存銀行,或超過備用金限額的現金不存銀行,而直接用于支付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開支,不存在收入支付對磨這種現象。
(作者單位:四川省射洪市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