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認真謀劃村級公益事業項目建設,以村民民主議事,尊重村民意愿為原則,大力實施“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財政獎補項目,重點開展群眾要求迫切、受益面大的項目,統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力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但在工程實施、項目驗收和工程款結算等諸多環節中,存在著管理漏洞和誤差,影響了工程項目質量和實施效果,因此必須加強對“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審計和監督,真正發揮資金使用效益,讓惠農項目真正惠及于民。
一、“一事一議”項目監管存在問題
民主議事程序執行不規范。一些地方沒有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民主決策,而是直接由村“兩委”干部直接拍板或少數人說了算,有的則直接以村黨支部會議、村民委員會代替全體村民會議、村民代表大會行使決策程序,侵犯了農民群眾的知情權、決策權。
隨意擴大籌資籌勞范圍。一些地方不按照規定操作,把不屬于集體或村民的事務,應由各級財政預算安排的如修建鄉級公路、中小學校舍維修等項目,都納入“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范圍實施,部分建設資金申請財政專項資金進行獎補,這變相擴大了獎補內容和范圍,增加了農民負擔。
籌資籌勞標準控制不嚴格。一些地方在確定籌資籌勞項目、數額過程中,違背量力而行、合理限額的原則,不考慮絕大多數村民收入水平和承受能力,搞超出農民承受能力的“形象工程”,突破了各地制定的籌資籌勞上限控制標準,加重了農民負擔。對于“一事一議”工程規模大、籌資金額多、籌勞數量大的項目,也不按照規定制定詳細規劃,沒有履行分年議事、分步實施的原則程序,甚至有的突破標準限額籌資籌勞,強力推動項目實施。
平調、挪用籌集資金時有發生。有的村為緩解村級事務支出困難,沒有履行正常民主議事程序或未征求村民意見,將“一事一議”結余項目資金挪作計劃生育事務、綜治、森林防火、村干部工資性支出等其他非生產性開支,影響了農民籌資籌勞的積極性。
籌資籌勞項目與事實不符。部分村民對于興辦農村公益事業存在著不同的意見和看法,部分村干部認為村民籌資數額不大,就以村集體資金代繳,加上上級財政部門獎補專項資金,兩者合計能夠滿足公益事業項目實施所需要的項目資金需求,造成村民籌資籌勞與“一事一議”項目不符。
村級財務管理不規范。有的地方主管部門監管不到位,村級負責人財務管理意識淡薄,沒有按規定建立籌勞出工臺賬管理制度,有的甚至平調、截留、挪用村內興辦集體公益事業所籌資金。有的建設項目合同條款制定不夠規范,存在著村集體額外替施工方支付工程稅款,加大村集體的負擔。
二、強化“一事一議”項目審計主要對策
尊重農民意愿,制定合理規劃。對“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項目實行財政獎補是一項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要結合鄉情村情實際,廣泛征求農民群眾意見,科學合理制定項目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同時項目建設要充分考慮到鄉、村兩級經濟發展狀況及農民承受能力,建設的規模、標準等要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履行民主決策,陽光規范操作。規范議事程序和范圍,在嚴格執行“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政策、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嚴格執行籌資籌勞范圍、限額標準等有關政策規定,召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對籌資籌勞項目方案進行討論表決,對沒有經過村民議事程序通過的項目不得申報。縣鄉兩級財政、農經主管部門聯合對村級申報的“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項目進行審核,由縣級主管部門進行復核批復,同時報省級主管部門備案。項目建設全過程要公開透明、公平公正、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籌資籌勞、民主議事、招標議標等全程實行公示制度,接受和社會人民群眾監督,確保項目建設質量。
規范項目實施,強化資金管理。村民委員會是項目實施主體,可根據村民意愿和項目實際,民主選舉產生項目建設管理小組,負責對項目建設、資金勞務管理使用進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督。需要招標、議標的較大工程項目,履行正常招投標程序,依法確定中標單位,簽訂施工合同,明確責任義務,確保工程如期完工發揮效益。對項目建設資金要嚴格規范管理,切實保障資金安全,實行單獨核算、專款專用。籌資籌勞項目資金、勞務籌集、管理、使用情況以及財政獎補資金撥付情況要實行公示制度,經村務監督委員會審核后,定期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
加強技術指導,確保工程質量。“一事一議” 籌資籌勞財政獎補項目審批同意后,縣鄉財政、農經管理部門要根據籌資籌勞資金和財政獎補資金到位情況,督促項目及時開工建設。縣級主管部門要會同鄉鎮加強項目實施的技術指導和服務,督促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履行監管職責,加強施工各環節的質量監控,確保工程建設質量。要建立健全項目運行管護機制,落實管護主體,明確管護責任,以保證項目正常運轉,持續長期發揮效益。
嚴格審核驗收,加強資金監管。項目完工后,鄉鎮應組織相關部門、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村民代表等聯合對“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財政獎補項目進行竣工驗收,出具驗收報告。對驗收合格的項目要及時進行竣工決算審計,按要求辦理財政獎補資金清算和工程項目價款結算,并做好項目績效評價工作。同時,鄉級以上農經管理部門應對籌資籌勞項目資金和勞務使用情況進行專項審計,出具專項審計報告并按規定予以公示。
制定工作計劃,規范審計流程。結合“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項目建設等實際情況,分項目制定專項審計工作計劃,有計劃、分步驟、分期分批地進行審計。根據審計工作計劃安排和上級交辦的任務,擬定審計工作方案,成立審計組,確定審計單位、范圍、時間和內容等,經有關主管部門批準后實施,并接受同級審計部門的指導和監督。審計工作方案經主管部門批準后,應向被審計單位發出審計通知書。被審計單位接到審計通知書后,應做好準備工作,提供一切辦公條件和審計所需要的相關資料。
提出審計報告,強化審計監督。審計組通過審查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報表、工程量簽單,查閱相關文件、資料和檔案,檢查現金、實物、現場勘測以及向有關單位和人員調查取證等方式,獲取證明材料。根據審計情況、各種證明材料及相關資料,綜合分析形成審計報告。同時,征求被審計單位的意見,作出審計決定。根據審計報告,作出審計結論和初步處理意見,提交有關部門處理,并進行審計復審。被審計單位對審計結論和處理意見如異議,可向上級業務主管部門或當地人民政府書面提出申請復議。審計終結后,要將審計形成的相關材料進行分類整理歸檔,形成專項審計檔案,明確專人,實行定期或長期保管。
加強后續管理,完善資料歸檔。縣鄉財政、農經管理部門要指導村級建立健全后續管理機制,對“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名稱、資金來源與使用、實施單位、監理單位、竣工驗收等情況,實行全程公示制度,并在醒目位置設置統一的標識和公示牌,廣泛接受監督。縣鄉業務主管部門和村級要建立籌資籌勞項目檔案,將項目方案、會議和簽字記錄、項目方案審批表、資金勞務籌集清單、資金撥付憑證、驗收記錄、工程決算、審計報告以及相關圖片、影像資料等有關原始資料整理歸檔,裝訂成冊,實行規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