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債務化解是農村財務管理的重點工作,切實關系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分析村級債務形成原因,探索化解村級債務路徑,助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一、村級債務成因分析
村級債務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因素。
(一)投資決策不規范,盲目上項目、創辦企業產生的歷史債務。特別在上世紀80年代,不少村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以村集體名義借貸,上發展項目,由于缺乏科學的經營機制和管理制度,加之對市場信息把握不準,許多村辦企業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借貸資金無法償還,形成債務。
(二)貸款基數大,貸款利息形成債務。部分村集體貸款基數大、歷史長,歷年本生息、息轉本,貸款利息成了村級一項比較大的債務。
(三)村集體債權清收困難。個別村“兩委”干部怕引起村內的不安定,怕得罪人,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有畏難發愁情緒,不積極主動清收欠款。村集體大量的集體債權收不上來,無錢辦事只好舉債,造成新增債務。
二、對策措施
(一)增收節支,壯大村集體經濟。一是充分發掘和利用資源增收。從實際出發,采取租賃、發包、入股等方式,開發“四荒”、水面等資源,增加村集體收入。二是盤活集體資產。對于村集體的村辦企業、小型水利設施、閑置的固定資產等,要以明晰產權、規范管理為重點,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賃、拍賣等方式,引導集體資產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變存量為增量,變資產為資金,實現集體增收。三是招商引資,借助外力增收。通過開發資產、資源,為客戶提供優惠政策和良好發展環境,積極招商引資,增加集體收入。
(二)清收債權化解債務。村集體經濟組織應采取經濟、行政、法律等手段,對拖欠的各種形式的債權及時清收。對欠債時間長、數量少,債務人已死亡的呆、壞、死賬及時進行注銷。
(三)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嚴格舉債程序。村集體要嚴格執行農村財務管理制度,進一步建立健全嚴格規范的舉債程序、舉債審批制度和造成不良債務責任追究制度,切實防止新的不良債務的形成。
(四)加強教育培訓,提高村干部自身素質。創新教育培訓方式,要堅持政治理論、政策法規和廉政警示教育并重,通過觀摩學習、集中培訓、警示教育等方式,用“身邊案”教育身邊人,提升村干部思想覺悟。
三、政策建議
一是提高財政轉移支付補助資金的比例和數額,使之能夠保證村級干部報酬、辦公費等村級組織正常運轉方面的支出。二是加大對農村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的投入。三是加強村級補助資金的管理。各級各部門要加強對村級補助資金撥付、使用情況的管理,加大審計、監督力度,嚴禁截留、挪用、代扣代支,確保村級補助資金足額及時撥付到位,維持村級組織正常運轉。
(作者單位:山東省沂水縣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