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臨沭縣對農村“三資”管理工作高度重視,在鞏固清產核資成果、堵塞管理漏洞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三資”管理體制機制。2017年全面推行農村會計“職業化”管理,2018年實行農村“五化六步”監管模式,2019年搭建“臨沭智慧農經”信息化平臺,分別從人員隊伍、制度流程、效率執行方面提出了更高標準。通過多年探索,臨沭縣“三資”管理成效顯著,農村“三資”問題上訪量下降八成,農村財務公開率達到100%,工作成效顯著。
厘清職責定位,打造職業會計隊伍
農村會計人員在村級事務管理中起著關鍵作用,是農村“三資”穩定的基石。打造職業化農村會計隊伍,是財務工作精細化、科學化的要求,更是推動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和社會穩定的要求。
以前農村會計由村級推薦和管理,工資由村里發放,容易出現工資發放不及時、會計更換頻繁、會計不敢監督等現象,農村財務的第一道防線形同虛設。為根治這些問題,2017年,臨沭縣出臺《臨沭縣農村會計人員管理辦法的通知》,明確農村會計待遇按村主要負責人工資的80%執行,由縣財政承擔80%,鎮財政承擔20%。農村會計人員選拔采取公開考選形式,實行縣考、鎮聘、村用制度,采取“公開考選、擇優錄用、動態考核、末位淘汰”職業化管理。
2018年,制定下發《臨沭縣農村財務人員職責界定辦法》,對農村財務人員的職責進一步明確。2019年,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會計人員管理的意見》,明確農村會計人員兼任農村“三資”監管員,重點突出核算和監督兩項職責。規定農村會計人員的補貼報酬標準不低于上年本鎮街村居主要負責人補貼報酬的80%,其中縣財政承擔80%,鎮街財政承擔20%。農村會計人員的補貼報酬分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兩部分,根據小、中、大村分別按每月800元、1000元、1200元的標準發放基本工資。各鎮街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農村會計考核細則》,由經管站具體負責考核,重點考核會計人員的業務技能水平、履行職責、遵守紀律等情況,績效工資與鎮街考核結果掛鉤。
縣農業農村局負責農村會計人員的考選、任免工作和工資發放,每年對會計和經管站人員開展業務培訓,每季度進行一次“三資”檢查,檢查情況在全縣通報。通過這些改革,大大提高了村會計的工作積極性、責任心和業務能力。
探索“五化六步”,規范村財管理全流程
臨沭縣通過剖析巡視巡察、紀監委辦案和審計檢查發生的各類問題,總結提煉以“五化”明確財務管理目標,以“六步”明確財務管理流程,并下發《關于全面推行“五化六步”的意見》。
“五化”即:收支“預算”化、庫存“清零”化、支付“直接”化、墊付“貨幣”化、管理“臺賬”化。
收支“預算”化。村級大額收支提前預算,確保總量控制、量入為出、以收定支、量力而行,防止舉債上項目,防止建設效益差的項目,嚴控不合理支出,實現收支基本平衡。
庫存“清零”化。每月支出必須當月報賬,月末村級庫存現金必須是零余額,有效遏制村級出現白條抵庫、坐收坐支問題,解決了公款私存、挪用公款、單據跨月跨年度報賬的問題,由事后監管變為事前監管。
支付“直接”化。村集體發生的各項開支實行轉賬支付,原則上不得發生現金業務,嚴控現金流量、及時掌控資金去向,做到有跡可循、有據可查。
墊付“貨幣”化。對村級大額支出需要村干部墊付的,村干部要將資金交到鎮街經管站,由經管站直付到收款方。實現墊付資金去向可追溯,根治墊付資金亂象和事后無法查清、無法落實的問題。
管理“臺賬”化。結合清產核資建立非經營性資產、經營性資產、資源性資產紙質和電子臺賬,使村集體有了“家底子”臺賬,明確核實人員和管護責任人,有效防止集體資產資源的流失。
“六步”即:月初預算、月末理財、報送審核、代理記賬、二次復核、財務公開。
月初預算。月初召開村“兩委”會,制定本月財務收支預算方案,將事后監督變為事前監督,有效防止村干部先斬后奏舉債建大項目的問題,真正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
月末理財。月末固定時間集中民主理財,由村“兩委”及村務監督委員會對原始單據逐張進行會審,對審查合格的逐人進行會簽,實現“四字一章”齊全。
報送審核。村會計每月初到鎮街經管站報送審核上月支出,審核合格的由經管站審核人員加蓋帶有自己名字的審核章,審核人員對所審核單據負有終身責任。
代理記賬。全縣篩選了52名優秀村會計擔任村會計網長,在每個鎮街成立農村財務核算中心進行代理記賬,解決了村會計記賬水平不高、賬務處理不專業的問題。
二次復核。會計網長對每張記賬憑證核實簽字確認后,村會計對記賬憑證復核,復核無誤后在記賬憑證上簽字確認,經管站財務審核人員對所有憑證單據進行二次審核,無異議后在記賬憑證或匯總記賬憑證上加蓋審核章,基本上做到了零失誤。
財務公開。每月12日前在村財務公開欄張貼上月財務收支明細賬,經管站在鎮級公開欄張貼全鎮各村財務收支明細賬,并留有公示影像資料,保障群眾知情權,促進村干部保持廉潔自律。
搭建信息平臺,實現農村事務管理更便捷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農村財務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提高鎮村兩級辦事效率和審批速度,在全縣實行農村財務“五化六步”監管模式的基礎上,臨沭縣開發了“臨沭智慧農經管理系統”,著力打造“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實現“無紙化”網上審批。審批人可隨時隨地通過手機軟件進行審批,由“群眾跑腿”轉變為“信息跑路”,明確審批流程、審批責任,實現全程留痕。特別在疫情期間,審批事項由村干部上門收集,通過系統審批極大地減少了人員接觸。以前村里的資金支出和蓋村公章得拿著一堆材料跑鎮街審批,現在有了這個智慧系統,在村里通過手機就能操作完成,村干部普遍反映,真是太好了。
“智慧農經”信息平臺運行后,有效杜絕了村干部坐收坐支、貪污等經濟問題,未發生群眾因財務問題上訪現象,實現了高效便民、惠民利民,為村財管理插上了“智慧”翅膀,加強了基層社會治理,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沭縣臨沭街道財經服務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