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日前,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發布消息稱,截至2021年10月底,全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清查核實集體資產總額2292.8億元,確認成員6916萬人次,以份額(股份)量化集體資產1189.9億元,發放份額(股份)證書516萬本;97.5%的村實行“量化到人、確權到戶、戶內共享、長久不變”的股權靜態管理模式;49061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完成登記賦碼并取得特別法人資格,實現了村級全覆蓋。
2017年,四川省全面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扎實推進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確認、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量化、完善農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登記賦碼、強化集體資產管理等六項重點任務。四川省率先在全國出臺《四川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是民法典實施以來,全國第一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地方性法規。2021年,四川省還選擇了1292個村探索開展合并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試點,試點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2.11億元,比合并前的2019年增長225.7%,閑置資產盤活率達87.6%。
重慶:農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綜合金融服務
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日前公布,“1+2+N普惠金融到村”線上服務平臺已在長壽、秀山等9個區縣上線運行,農村居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綜合金融服務。據悉,該平臺是一個集信貸支持產業發展、農民金融消費權益保護、便民金融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農村金融服務平臺,可為農村居民提供信貸、存匯款、金融知識宣傳、國債購買等金融服務。
2021年以來,重慶積極探索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運用“1+2+N普惠金融到村”線上服務平臺等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效率。平臺同時設立了普惠金融產品超市和“三農”金融需求中心,實現普惠金融供需兩端精準化匹配。重慶還搭建了“長江渝融通”線上服務平臺。依托該平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市場主體可“一鍵查閱”金融政策和信貸產品、“一鍵提交”融資需求、“一鍵鏈接”銀行線上平臺和第三方服務平臺。截至2021年11月末,通過該平臺,金融機構已累計為1800多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農村各類市場主體發放貸款36.8億元。
福建福州:用微信即可在線監督農村集體“三資”
近日,福建省福州市農村集體“三資”網上公開平臺微信小程序正式開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只要掃碼進入“福州市惠民資金網”微信小程序,輸入本人身份證號登錄,即可查詢本集體2020年以來的資金明細情況。通過普及、便捷的微信,打造了群眾監督“直通車”,讓群眾能隨時隨地參與監督。
據介紹,2021年以來,福州市紀委監委針對農村集體“三資”底數不清、信息不明、公開不實,給基層“微腐敗”留下空間的情況,牽頭推動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等職能部門,探索依托福州市惠民資金網搭建農村集體“三資”公開平臺,全面公開全市村集體“三資”,構建陽光公開與基層權力運行監督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2251個村(社區)已參與“三資”公開,公開集體資金總額502.1億元、集體資產10.8萬余項、集體資產1.6萬余宗,以陽光公開壓縮權力尋租空間。
浙江湖州:建立農村集體“三資”監督指導協作機制
近日,浙江省湖州市審計局、農業農村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農村集體“三資”審計監督指導工作的通知》,針對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建立資源共享合作、定期會商交流、合力推進隊伍建設和協同聯動4項協作機制,實現兩部門農村集體“三資”數據平臺和成果共享、線索雙向移送以及指導培訓的常態化協作。
通知要求,要強化審計結果運用,審計機關要將農村“三資”相關審計成果送農業農村部門,農業農村部門要將審計結果予以通報,作為警示案例,并從制度層面加以完善。針對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兩部門要定期開展聯合督查,形成監督合力。要強化信息通報、會商研判、問題移送等溝通對接與日常聯絡工作,農業農村部門要定期提供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數據等審計所需資料,區縣要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機構,向社會聘用農村特約審計員,邀請審計機關專業人員培訓講解“三資”領域審計工作方法。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