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蘇省灌云縣紀委監委牽頭開展全縣村集體“三資”清理試點工作,并專門成立了5個專項督查組前往試點村實地督查清理情況。日前,督查組在侍莊街道開展工作時,孫蕩村較大的土地清收面積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
實地核查有蹊蹺
“我們村在本次試點工作中共清收集體土地328.5畝,原來這些土地都被村民占用且沒有交納費用,現在收回后種上了薄殼山核桃、紅薯,今后還要種植黃豆等作物,可以增加一部分集體收入。”孫蕩村第一書記孫某向督查組介紹,還拿出了一份上報侍莊街道的匯報材料。
隨后,督查組人員便前往孫某所說的地塊,該地是位于3條村路與河堤之間形成的拾邊田,的確種上了很多農作物,但是經過仔細勘察,督查組覺得328.5畝的面積有些夸大。
“這3條路一共長約3500米,按照328.5畝清收面積來計算,路旁的拾邊田得有60米寬,實際上也就20多米寬吧?”督查組人員問道,“去年10月份開始清理試點工作,山核桃樹如果是剛種的話,也就種植了幾個月,如今樹已經長這么大了?”一時間,孫某支支吾吾了起來。見此情形,督查人員覺得其中有蹊蹺,于是決定另行調查。
就在督查組離開后不久,組長便接到了一個電話,來電人正是孫某。“我們村清收的土地面積其實沒有328.5畝,實際只有140多畝。”他說。
弄虛作假終被處分
后來,督查組經過查閱資料、走訪群眾,發現山核桃樹并不是最近種植的,而是在2020年就已經種植了。
“你們村的村集體‘三資’清理工作到底是什么情況?”督查組再次找到孫某問道。
“其實之前帶你們看的那是2019年空間治理時清收的土地,總面積是160多畝,兩年前我們就開始種植山核桃了。這次試點工作中清收的只有5畝。”孫某低下頭說道。
“為什么要上報328.5畝這個數字?”督查組追問。
見無法隱瞞,孫某說出了實情。原來去年12月底,灌云縣相關負責人前往侍莊街道檢查“三資”清理工作,孫蕩村為了顯示出取得的成績比較好,就虛報了一個較大的數字。最終,孫某因弄虛作假受到政務警告處分,分管領導街道副主任湯某和負有監督責任的紀工委書記張某均被提醒談話。
針對案件中暴露出的問題,灌云縣紀委監委召開了全縣農村“三資”清理工作現場會,組織各鎮街領導到優秀村居學習村集體“三資”清理工作經驗做法,并將此案和其他3起案件作為“三資”領域典型案例予以通報。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觀點:
灌云縣紀委監委相關工作人員
村集體“三資”清理工作要對農村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的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全面排查、清理,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規政策,實事求是清理核實。
網友
農村集體“三資”是農民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清理工作來不得一點馬虎。
網友
清理本來就是要揪出“糊涂賬”,怎可再造假數據!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