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莒南縣道口鎮赫馬嶺村探索實行“黨建+合作社”集體經濟發展模式,以抓基層黨建為突破,通過支部領辦合作社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2018年初,赫馬嶺村黨支部領辦成立代彬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體的土地和村民承包地全部由合作社負責管理,形成了“土地入股+整建制托管+農業保險+盈余分紅”的土地股份制合作模式,不僅破解了“誰來種糧”的難題,還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集體雙增收。
一、支部建強“好班子”,打下村級增收“好底子”
赫馬嶺村由赫家嶺、馬家嶺兩個自然村組成,人口不多,也沒有區位優勢和特色農產品。村民長期依靠傳統的小農種植和庭院養殖,年輕人既想出去打工,又不忍心撂荒家里的田地。如何盤活好現有的土地資源,成了赫馬嶺村黨支部一直想要破解的難題。赫馬嶺村代彬土地股份合作社創立幾年來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原因不僅在于村子原來就有發展規模經濟的“好底子”,還因為村子還有一套為農民打工的“好班子”。
“好班子”是指村“兩委”干部。隨著合作社盈利的逐年提高,該村“兩委”干部不但不領分紅,還把前期個人集資股份撤出,無償轉讓給村集體,盈利全部由村集體支配,連續十一年“零信訪”,村“兩委”班子全體成員連續三屆連選連任全票當選。
“好底子”是指該村在2014年成立的莒南縣農聯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單位成員加入到土地股份合作社,極大地提高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業生產的機械化、專業化、精細化作業水平。農機合作社最初是由該村五名“兩委”干部集資20萬元、村集體出資10萬元成立的,目前擁有大型農業機械4臺、各類小型農用機械100臺套,以低于市場價格的作業費為本村及周邊村民提供農機服務,贏得了黨員群眾的一致好評。
二、合地到村“全托管”,趟出增收致富“好路子”
赫馬嶺村農機專業合作社,不僅給村集體帶來了可觀的收益,也讓村民逐漸認可和接受了土地托管的種田模式。之前,全村127戶農民全部主動選擇了土地“半托管”。但是“半托管”依舊不能完全解放村里的勞動力,季節性外出務工讓村民整年“兩頭跑”。看到本村相比于附近的村莊,土地更加規范平整,適合機械作業,有著發展土地規模化經營的先天優勢,并且村里的年輕人思想活躍,外出務工的意愿強烈,赫馬嶺村黨支部作出一個大膽決定:“干脆更進一步,以村子為單位進行土地整合,把赫馬嶺村近千畝的土地整合成‘一塊田’,由黨支部領辦成立專門的土地股份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
說干就干!2018年初,赫馬嶺村黨支部搶抓縣委大力推進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機遇,吸取了之前經營合作社的經驗,挨家挨戶動員,逐門逐戶征求全村村民意見,為村民算好生產收入賬,詳細講解股權設置及分紅政策。在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大會上,村黨支部書記魏振伍全票當選合作社理事長,組建了一支包括5名村“兩委”干部在內的12人專業生產團隊,全體村民以全村751畝耕地整體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取消了田埂地壟,實行規模化一體經營,既增加了農作物實際種植面積,又為機械化作業提供了便利。入股土地全部由合作社負責耕種、管理、收割、儲存、加工、銷售。合作社章程明確規定了入股村民可以自行選擇現金和加工好的糧食兩種分紅方式。
合作社成立以來,糧食連年豐收,村民持續增收,赫馬嶺村年集體經濟收入達到75.7萬元,其中村集體在土地股份合作社分紅增收34.7萬元。村民按股份數每年每股保底收益800元,并根據年度經營情況以現金或糧食的形式享受二次分紅,每年每股總收益900元以上。
三、村企合作“強產業”,過上幸福“好日子”
隨著土地股份合作社發展壯大,村內更多的勞動力獲得解放,怎么解決這部分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黨支部比群眾更急。2019年4月,該村黨支部探索“黨支部+合作社+企業”的集體經濟發展機制,與恒興泰勞保用品有限公司合作發展富民大院手套加工項目。目前,該村已建成建筑面積400平方米的富民車間,購買20臺縮口機、20臺打把機并投入生產。村集體獲得分紅收益2萬元。40多名本村村民在不耽誤回家做飯、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前提下,實現人均月收入2600元以上。
如今的赫馬嶺村,已被納入莒南縣抓基層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片區,村黨支部領辦的代彬土地股份合作社,能夠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50萬元以上,完全打破了村集體想干事卻無錢辦事的困局。該村投資16萬元對原有機灌站進行大修,解決了2000畝耕地抗旱灌溉問題;投資107萬元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工程,硬化村內主要街道6500余平方米,完成260戶“硬化+改廁”“戶戶通”工程,全面提升改造村容村貌,村莊環境實現了質的飛躍。該村先后被評為縣級“五星級黨支部”,被市委表彰為“沂蒙鄉村振興好支部”和“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作者單位:山東省莒南縣農業農村局農村經營管理服務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