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村支書侵占的退耕還林補助金,終于回到了集體賬戶。”日前,重慶市武隆區和順鎮沙子坨村村干部向該區紀委監委第五審查調查室主任陳旭邊出示匯款憑證邊回答。
然而,幾年前這筆錢一直“躲”在村黨總支書記張某某的私人賬戶中。直至去年武隆區紀委監委接到一個舉報電話:“自從張某某擔任村支書后,村里的退耕還林補助金就不見了蹤影。”
接到舉報后,武隆區紀委監委成立調查組來到沙子坨村開展調查。“你們村集體資金的使用和結余都按時公示嗎?”
“公示了,但我們覺得項目不全。”沙子坨村村民回答。
“當年退耕還林補助金的管理、發放公示情況,你們還有印象嗎?”
“記得,記得。我們的補助金是公示了的,也領到了。”有村民回憶道,“當時航拍面積包含了個人和集體的林地。但沒有公示集體林地補助的金額和去向,我們一直不清楚。”
調查組隨即前往區林業局查閱發放退耕還林補助的政策文件、人員花名冊,再逐一與銀行轉賬憑證比對后發現,除張某某本人應領的補助外,確實還有一筆錢匯入了他的私人賬戶。
“屬于村集體的那部分退耕還林補助金,你們是怎么管理和使用的?”調查組與張某某正面交鋒。
“都用于村務開支了……”張某某狡辯道。
“你說的這些開支是否都有依據并公示了?”
“公示了呀!”
“我們了解到,村委會干部和村民對你說的這些村務開支都不清楚。”調查組把證據擺在張某某面前。
張某某面紅耳赤地低下了頭,交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沙子坨村航拍測量的退耕還林面積包含個人林地和集體林地。在兌現退耕還林補助金時,經村委會研究后,將集體林地每年6000余元的退耕還林補助金打入時任村主任張某某個人賬戶,作為村集體資金保管使用。2013年初,因為實行村財鎮管,張某某將之前自己保管的退耕還林補助金交到了鎮財政所。
當年7月,張某某轉任村支書后,利用支配集體“三資”管理及使用的機會,將鎮財政所匯入集體賬戶的退耕還林差額面積補助金轉移到自己和妻子楊某某的銀行賬戶,并用于日常生活開銷。張某某坦白,他先后侵占退耕還林補助金4萬余元。
經查,張某某還存在其他違紀問題。經武隆區紀委常委會會議研究,決定給予張某某開除黨籍處分,相關款項全部退賠。
觀點
專家
在其位,謀其職,村干部是集體資產管理者,不可侵吞集體資產,應該負起責任,保護集體資產。紀委監委相關工作人員也要堅守崗位,加強督查力度,盡職監督。
網友
集體資產進了私人錢袋子,這種以權謀私、中飽私囊行為不可姑息!
網友
農村集體經濟需要保護,容不得任何人侵占啃食,集體經濟發展中以權謀私的行為,應該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