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鎮29個村(社區)財務管理從去年以來,始終堅持制度、服務、機制、發展四大要點,精心組織,精準施策,穩健推進,實現了制度健全、服務有方、運行有力、發展收喜的良好態勢,村民放心,村干部工作舒心。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已成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舉措和硬核保障。”湖北省竹山縣寶豐鎮鎮長、鎮“三資”監委會主任陳敬清對全鎮近兩年在村級財務管理上采取的得力措施和取得的效果很滿意,信心十足。
制度接“地氣”執行有“底氣”
無矩不成方,制度是保障。2021年5月28日對于寶豐鎮28個村1個社區共計145名村干部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好日子。這一天《竹山縣寶豐鎮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辦法》正式施行,標志著全鎮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實現了大變革。
“當我收到《寶豐鎮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辦法》這個大紅文件時,激動地雙手打顫,我不僅把這個文件掃描成了電子檔保存,還復印了好幾份保管起來,這可是一個我們期盼很久的文件,多年來無法解決的村干部通訊費、差旅費、交通補助等公務性支出從此有了明確的保障標準。”寶豐鎮鏵場村村文書陳聲馬提起此事到現在都是滿臉高興。
為建立一個實用、管用的制度,鎮財政所統籌謀劃,精心組織,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一是集中時間搞調研。去年年初組成專班深入全鎮29個村(社區),走訪、座談現任村干部、駐村干部、離退休干部和群眾代表,認真聽取和收集規范財務管理的意見,摸清干部群眾關注的熱點、痛點問題,并分類進行整理。二是集中學習鉆政策。集中一個月時間對2014年以來湖北省各級各部門出臺的有關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辦法、財務和票據管理制度、村集體經濟發展辦法等11個文件進行了集中學習。三是集中意見定政策。把走訪收集起來的意見建議逐條對照政策法規,建立清單式臺賬,牽頭起草了《寶豐鎮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辦法》,堅決做到每一個支出事項、每一類支出項目都有政策作支撐、文件作依據,確定的支出范圍把村干部關注關心的焦點回應到位,把群眾關心的重點回應明白,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細看細讀這些制度,最大的亮點是細、實、全。鎮內公務交通費、村內各類會議費、村莊環境整治、差旅費、臨時用工、村務監督委員會誤工補助等非生產性支出都實行了定額標準,各村資產資源管理、公益事業項目建設等報審、審批程序一律采取條款式進行細化,不僅尊重了各村發展實情和農村發展規律,還真正做到了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實現村級財會制度“本土化”,達到管事、管人、促發展的良好效果。
今年5月以來,寶豐鎮財政所又組織編印《寶豐鎮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實務》發到各村“兩委”干部、駐村干部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手上,公開政策大家學,敞開大門大家管。利用全鎮“弘揚工匠精神、崗位大練兵”活動機會,對全鎮329名鎮村兩級干部進行了集中業務培訓,詳細講解村級財務管理的實務操作流程、監管服務清單、政策法規依據等,有效補齊了村級財務的業務短板。
“以前提起‘三資’管理,我們腦殼都大了,主要是擔心工作不規范被問責。現在好了,‘三資’管理有文件、有工具書,還搞了培訓,生產性支出、村級事務支出、項目建設支出及報賬都有了明確規定,村級運轉經費、政策性獎勵收入、經營性收入、公益事業籌資等各項收入也都細化明了,有規有矩,按章辦事就行,為我們村干部減少了工作壓力和心理負擔”。寶豐鎮上壩村黨支部書記陳群說。
服務“點對點”幫助“心貼心”
“代理各村(社區)財務賬務,不能當甩手掌柜,也不能熱一陣冷一陣,要把代理工作作為一項重要財政工作任務手把手交,常態化推進”。該鎮財政所專管員對此深有體會。
翻看財政所干部職工年度崗位責任書,連續多年都堅持執行了駐村專管員制度,把村級財務管理納入了重要考核項,納入年度評優表先重要依據,強化專管員職責,用制度保障財政專管員不做甩手掌柜。
近期,財政所的駐村專管員們都主動到各自聯系村,組織村干部一起進行了再學習,發書有臺賬,參與學習有簽到,學習活動很扎實。“在駐村財政專管員向東的建議下,我們村把學習《寶豐鎮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實務》這本書作為6月支部主題黨日和崗位大練兵活動集中學習的重要內容,要讓村組干部、監委會成員人人都熟悉政策、熟悉業務。”“通過學習,我們還認識到了規范管理村集體‘三資’不僅僅是村書記、主任、文書三個人的事,更是大家的事兒,形成齊抓共管才能有更好效果。”寶豐鎮石串村、下壩村兩個村支部書記告訴筆者。
在財政所村級財務代理中心,代理會計正在用軟件按村分類記賬,各項會計分錄使用規范,要素完備,裝訂整齊。隨手查看幾個村賬簿,讓人感受最深的就是貼心、用心、暖心服務無處不在。
一是服務貼心。采取即時和季度報賬相結合方式,只要是正常上班時間,各村報賬可以隨時報、季度報,方式靈活。對審核調整、變動的數據由代理中心加蓋審核章入賬,不需要重新報審、報賬,提高工作效率,服務貼心。二是服務用心。財務收支實行了“六單”制,統一設計印制使用“收入報賬審核單、財務支出審批單、差旅費審批單、公務租車審批單、支出直達(代收代發)明細表、請款報告單”,村文書在財務管理活動中只需對應填報、對應報審即可,不用為文本制作、憑證使用不規范等問題擔憂著急。三是服務暖心。財政所建立了“A、B”角服務機制,各村報賬隨時有人接待、承辦。每年都對駐村專管員聯系村進行調整優化,不僅讓專管員與聯系村工作合心同向,齊抓共管,還防止在村級財務管理中出現“兩張皮”問題。
機制創新優化財務運行
“村級財務管理需要不斷改革,不斷調整優化運行機制,與時代發展接軌同步,沒有一成不變的制度,更沒有一用到底的運行機制”。財政所代理服務中心主任介紹,財政所創新建立了責任制、審簽制、巡查制三項制度。
創新筑牢責任制。一是將 “三資”管理工作納入年度政府工作10%的比例考核到村,與村干部績效工資掛鉤,嚴格考評兌現;二是健全了鎮“三資”管理監督委員會、代理服務中心和產權(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各村村務監督委員會組織機構等管理服務平臺,并將職責分工細化到人;三是在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基礎上,賦予監委會5方面的職責職權和6方面的監督內容,并明確管理和考核方式,解決了監委會成員監管無底氣、監管無重點、監管無方法、管理考核無作為的問題。
創新推進審簽制。村級支出堅持經手人、村務監督委員會、村主任、駐村領導、駐村財政專管員、財政所長、鎮長審核簽批,著重加強對各類收支原始票據、項目建設、資產資源交易處置各類手續的合法性、支出合規性、審簽要件完備性和支出原始憑證完整性的嚴格審核,合力為各村理好財,管好事。
創新推進巡查制。建立實施了駐村財政專管員對駐村“三資”管理情況進行抽查巡查,對駐村單張支出票據達500元以上的,對資產、資源購置和處置都要通過抽查、巡查,并將抽查、巡查中發現的問題、整改意見詳細記錄,反饋到村主職干部,努力做到源頭監管到位。
(作者單位:湖北省竹山縣寶豐鎮財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