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國農村網 > 工作研究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四個問題及建議

2022-07-12 01:58:22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    作者:□ 朱曉軍

  

  近年來,安徽省固鎮縣以增強“造血”功能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快速增長。2021年全面消除了收入10萬元以下的“薄弱村”,全縣212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總額10003.33萬元,平均每村47.19萬元,同比增長72.98%,初步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由服務經濟發展向帶領經濟發展的轉變。在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尤其需要注重四個問題。

  一、存在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一些村干部思想保守,觀念陳舊,缺乏開拓進取精神。一些村干部把發展集體經濟等同于“上項目、找貸款、辦企業”,往往過分強調缺乏資金、人才、技術等客觀條件,存在著等、靠、要的思想,不能立足現有的土地、產業、資源等優勢求發展。有的村干部只顧眼前利益,容易滿足于出租房屋、土地、林地等微小的租金收入,對發展集體經濟缺乏長遠的規劃和思路。有的村干部忙于“中心工作”,還要顧及自家的生產和生活,缺少時間、精力用于集體經濟發展。

  (二)人才支持不到位。現在農村當中大量懂技術、有文化、會經營、會管理的人才和青壯年勞動力都在外打工、創業,農村發展集體經濟缺乏充足的高素質人才和勞動力。

  (三)扶持政策不到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缺乏有力的、具體的、操作性強的扶持政策。此外,各地對扶持政策的執行也不一致,對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缺乏足夠的指導,起不到應有的扶持作用,不能引領農村集體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四)發展手段不到位。一是受限于交通、環境、區位等方面因素,大部分村沒有明顯的區位和資源優勢,缺乏核心競爭力;二是多數村集體原始積累少底子薄,依靠出租集體荒溝、荒壩、荒林、荒地等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窄。同時,村集體經營的項目存在數量少、市場競爭力差的問題,還沒有實現產業化發展、規范化經營。

  二、工作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縣鄉村各級領導干部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緊迫感和自覺性。尤其是鄉鎮領導干部要進一步提高對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重要性的認識,把如何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增強農村發展后勁,作為當前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提高基層執政能力的重要課題,認真加以研究和解決。通過抓創新、抓發展、抓項目、抓效益,不斷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并從信息、資金、政策、人才、技術等方面給予幫助,真正實現農村基層組織“有錢運轉、有錢辦事”。

  (二)強化隊伍建設。不斷拓寬用人渠道,從科技致富帶頭人、農村經營能手、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大學生村官、返鄉人員以及退伍軍人中選拔懂經營、會管理、能致富的優秀人才,成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圍繞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重點選拔經營理念先進、管理經驗豐富的鄉村能人,進一步優化干部結構,增強干部活力。依托農村黨員遠程教育平臺,緊盯村干部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欠缺問題,重點加強經營管理、產業發展等方面知識的教育和培訓,幫助村干部全面提升綜合素質,使他們既懂黨務、又懂經濟,既能管理好村莊、又能經營好項目。

  (三)加大扶持力度。要把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作為幫扶重點,認真制定年度幫扶計劃,從資金、項目、人才、規劃等方面給予支持,用好財政部門安排的發展集體經濟項目資金。對有能力承擔項目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在項目和資金上要優先安排,重點傾斜。大力推進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探索開展村企聯建、銀村對接等方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統籌安排資金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逐步增加農村公共基礎設施運行維護資金投入。探索建立集體經濟發展獎勵機制,使村干部的報酬增長與集體經濟的發展、集體積累的增加有機掛鉤,形成內在的激勵機制。開展集體經濟“十強村”評選活動,加強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典型事跡的宣傳,形成發展集體經濟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探索發展途徑。建議各級黨委政府制定出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具體優惠政策,設立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引導村集體將合法的存量非農建設用地,結合“三變”改革,以使用權入股、租賃等形式與其他所有制經濟合作,依法興辦二、三產業,獲得穩定的收益。充分發揮各地的資源優勢,采取集體投資、農民入股和吸引工商資本投資等方式,科學開發優勢產業,著力培育高效生態農業,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結合縣域產業發展,為現代服務業提供倉儲場地等服務,開辟集體經濟新的增收渠道。村集體加強同農業龍頭企業、農技組織等組織合作,牽頭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實現集體經濟向多層次、多領域的延伸和擴張。

  (作者單位:安徽省固鎮縣農業農村局)


中國農村網
責任編輯: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