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國農村網 > 財務監管

提級監督為農村集體“三資”護航

2022-11-16 12:03:56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    作者:郭麗

  

  近年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把農村集體“三資”提級監督作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要抓手,通過對村級“人”“權”“錢”“賬”“公開”等情況提級到縣市紀委監委進行監督,積極探索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新路徑,實現全州112個鄉鎮(街道)、1157個村(居)委會、14579個村(居)民小組的集體資金38.9億元、資產112.4億元、資源2113萬畝、經濟合同6142件進入農村集體“三資”平臺監管,確保了農村集體“三資”安全,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穩定,很好地解決了基層治理能力不足、群眾對基層干部不信任、基層熟人社會難監督等問題,積極為農村集體“三資”保駕護航。

  提級監督“人”。針對有的村干部虛報冒領、截留私分扶貧捐款資金、土地補償款,有的村違規發放津補貼,有的鄉鎮對農村集體“三資”工作重視不夠、審核把關不嚴、監管不到位的情況,大理州將村干部是否存在“小金庫”,違規吃請、送禮、變相旅游、濫發津補貼問題,是否存在暗箱操作、雁過拔毛、虛報冒領、“吃拿卡要”等損害群眾利益問題,是否存在本人及其親屬參與或變相承攬工程建設及在項目申報、征地拆遷等工作中套取或騙取財政資金問題,是否存在黨委、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監管缺位,導致集體“三資”流失貶值問題,是否存在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責任履行不力,導致集體“三資”管理混亂等問題,全部納入提級監督,確保各級各部門履行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準確到位,工作開展規范。

  提級監督“權”。針對有的村干部對黨紀法規置若罔聞,對規章制度不管不顧、我行我素、頂風違紀、頻踩“紅線”的情況,大理州制定村級“三資”小微權力清單,將村干部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和村級重大事項“四議兩公開”制度情況,是否存在違規決策、盲目決策、任性決策行為,是否存在工程項目應招標而未招標或招標程序不規范、施工過程監管不力、質量監理不到位、工程質量不達標等問題納入提級監督,扎牢制度的“籠子”,確保小微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提級監督“錢”。針對有的村干部紀律規矩意識淡薄,違反財經法規,公款私存私放,對集體資金動“歪腦子”“下黑手”的情況,大理州將村組集體發包及上交收入、經營收入、租賃收入、投資收入、處置集體資產和資源收入、上級撥入資金、借入資金、各有關單位幫扶資金、社會捐贈資金、“一事一議”資金和其他收入等形成的現金和銀行存款,資金支出各項明細、大額資金使用及審批情況、大額資產處置情況納入提級監督,確保各項收支及時入賬,合理合法,從源頭上堵住村干部違法違紀的漏洞。

  提級監督“賬”。針對有的村干部工作不負責任,收支不入賬,有的鄉鎮“三資”業務人員做賬不及時、會計科目核算不準確的情況,大理州對集體“三資”進行全面清理核實,將集體資產權屬是否明晰,是否及時全面納入“三資”平臺監管,是否建立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資產明細賬、資源明細賬等臺賬并實行動態監管,會計賬和出納賬是否做到日清月結,是否做到賬賬、賬款、賬實、賬物、賬表“五相符”納入提級監督,確保資金賬目清、資產底數清、資源狀況清、產權歸屬清、債權債務清。

  提級監督“公開”。針對有的村財務公開流于形式、不實不細,群眾霧里看花、意見較大的情況,大理州將項目建設、資產資源明細、債權債務、集體土地征占補償及分配、集體資產資源發包及收益、惠民惠農補貼及村務收支明細等納入提級監督,確保公開的內容真實、公開的方式明白、公開的效果滿意。

  強化監督措施。細化明確各級紀委監委、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發改、財政、審計、民政、水務、住建等部門責任,工作中形成合力,采取紀檢監督、巡查監督、部門監督、人大監督、群眾監督、村務監督等多種監督方式,切實將農村集體“三資”提級監督工作落實到位。對提級監督中發現的突出問題,采取責任倒逼方式推動問題整改,對涉嫌貪污受賄、濫用職權、侵占挪用、虛報冒領、徇私舞弊等問題線索實行提級辦理、直查直辦,從重從快從嚴查處,確保提級監督取得良好實效。

  抓實以案促改。對在農村集體“三資”提級監督工作中存在突出問題被查處的村(社區),大理州壓實以案促改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責令村級召開以案促改組織生活會,深刻剖析問題根源,嚴肅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制定行之有效整改措施,認真進行整改。對存在的共性問題,向所屬鄉鎮發紀檢監察建議書,督促健全完善制度機制,及時堵塞制度漏洞,確保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范、安全、高效。

  通過提級監督管理工作的開展,大理州進一步破解農村集體“三資”監督難題,做深做實做細“末梢監督”,推動廣大基層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行動自覺,全州上下形成認真管好“三資”、積極用活“三資”、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態勢。截至目前,全州有494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過10萬元,有105個村實現股金分紅,分紅總額累計達41531萬元,比上年增57.5%,廣大農民群眾“錢袋子”逐漸鼓起來,幸福感不斷“漲起來”。


中國農村網
責任編輯: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