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國農村網 > 工作研究

如何規范管理農村集體經濟合同

2022-11-16 12:46:01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    作者:王秋菊 陳芬輝

  

  近年來,浙江省淳安縣通過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優化營商環境、發展異地物業等舉措,大力推進農村集體經濟消薄增收工作,村集體資產成倍數增長、閑置資產資源得到盤活、集體經濟呈多元化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與此同時,農村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經濟合同數量驟增,涉及投資(入股)合同、土地流轉合同、資產資源處置合同、采購(加工)合同、勞務合同、工程合同等各類經濟合同。對這些合同的管理應引起高度重視,否則極易造成村集體利益流失,同時也易引發村干部廉政風險、經濟合同糾紛、群眾信訪等諸多社會治理問題。

  一、農村集體經濟合同管理現狀

  2021年,淳安縣開展對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和農村“三資”管理領域腐敗突出問題專項治理。通過專項治理,發現農村集體經濟合同管理問題突出,潛在風險隱患凸顯。在治理中,淳安縣共清查存續期內經濟合同2539份,涉及合同總金額2.35億元,其中15年以上長期合同834份,發現決策不規范的合同585份、達到公開交易標準未公開交易合同1431份,共涉及應清繳資金272萬元,追回資金127萬元,平均每個村6.46萬元。可見,若缺乏對經濟合同管理的重視,這個漏洞會越來越大。因此,如果只注重前期拓展經濟發展渠道和經濟項目建設投入而忽略后期經濟合同管理,村集體資產資源轉化將難以實現。當前,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除了拓寬創收渠道外,更要規范經濟合同管理來保障村集體經濟發展。

  二、農村集體經濟合同管理存在問題

  經濟事項超出法律規定。部分經濟事項本身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即使程序到位也是無效合同。如宅基地優先選位、耕地流轉期限超出法律規定期限的,雖然事前決策、公開交易等程序到位,但由于這類經濟事項在法律法規中有明確特定對象和期限,造成經濟合同無效或部分條款無效而不能履約。

  民主決策不到位。一些歷史遺留經濟合同問題,如一些長期合同、低價合同、優親厚友的經濟合同,往往是村干部搞“一言堂”或者事后補社員代表會議民主決策程序,讓決策民主程序流于形式造成的。同時,有些經濟事項雖然民主決策程序到位,但在會議中僅僅記錄決策經濟事項名稱,沒有經濟事項的具體內容,因而經濟合同履約過程出現問題時難以界定,造成經濟損失。

  經濟合同管理不規范。主要表現為合同簽訂不規范、合同履行不規范。合同簽訂不規范主要表現為:一是簽訂合同前置審核未執行到位。二是資產資源發包出租只有口頭協議,未簽訂書面合同。山林等資源性資產租賃期限較長,租金多為一次性付清,若無書面合同,極容易埋下隱患。三是簽訂主體及內容不規范、不完整,如以村民委員會為主體對外簽訂經濟合同,自然人承租的經濟合同未填寫個人身份證號及聯系方式,經濟合同雙方當事人(法人)未簽字或未加蓋印鑒章,經濟合同條款中資產資源座落位置、面積、流轉期限、款項支付方式等關鍵性條款不明或表述不嚴謹,違約責任和解決爭議條款不明確等。有些長期合同、中長期合同未考慮租金市場調節機制,不能使資產效益最大化。經濟合同履行不規范主要有:一是未按經濟合同約定及時收繳租金,延期履約問題突出。二是經濟合同部分重要條款未履約到位。三是租賃合同到期仍繼續使用。四是因疫情等因素減免租金,但由于程序不到位、會議記錄不完整、村級后續業務與鄉鎮“三資”管理服務中心會計信息溝通不及時等因素出現賬實不符。五是經濟合同存續期內未經村集體同意,將租賃資產擅自轉租給第三方。六是經濟合同到期隨意續簽,未重新公開交易。七是因承租者經營不善退出租賃或調整承租面積,未出具書面的中止協議并啟動違約責任或補充協議。

  三、原因剖析

  村級組織決策層意識缺位。一是管理意識缺位。村級組織的“領頭雁”以本鄉本土人員為主,他們對村務管理有著豐富的經驗,對經濟管理卻是門外漢,往往對發展村級經濟沒有系統思考和規劃,想到哪做到哪。二是法律意識缺位。村干部注重對經濟事項的決策,忽視經濟合同履約環節,對經濟合同的法律效力認識不足。

  村內決策監督環節缺位。一是村社監督委員會履職缺位。村社監督委員會作為村級監督機構,沒有發揮事前、事中、事后應有的監督作用。二是群眾監督缺乏積極性。村級經濟事項的真實性、合理性,群眾最有發言權,但由于集體經濟較為薄弱,且在家的群眾文化程度偏低、年齡偏大,監督意識薄弱,大部分村民并不關注村集體經濟發展事項,很難積極主動參與到村集體經濟發展事項監督工作中去。

  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力量弱化。一是鄉鎮重視不夠。鄉鎮黨委政府沒有把農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工作放在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高度來抓,只歸結為鄉鎮農經站業務層面的工作。二是鄉鎮農經管理力量不足。鄉鎮行政事務性任務繁重,農經管理專業人員身兼數職,工作精力和時間得不到保障,難以沉下心進行系統性數據分析、查找原因、思考對策、提出意見建議。三是“三資”管理服務中心會計隊伍不穩定。“三資”管理服務中心會計由鄉鎮組織公開招聘,淳安縣地處偏遠山區,工資待遇普遍偏低,導致人員進出頻繁,穩定性差。四是村報賬員經濟經營管理能力缺位。村報賬員是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一個重要崗位,全縣村報賬員隊伍普遍存在年齡老化、隊伍不穩定等客觀實際問題,不能充分發揮管理作用。

  經濟合同檔案管理弱化。一是檔案管理不受重視。村級未建立經濟合同備查登記簿,年度結束后,也未與“三資”管理服務中心會計核對賬目,“三資”管理服務中心會計與村報賬員信息相互脫節。二是檔案移交不嚴謹。因村級組織換屆、行政村規模調整、村報賬員變動等因素,離職人員未按要求進行移交,鄉鎮也未對經濟合同的履行情況進行梳理跟蹤。

  四、規范農村集體經濟合同管理

  提高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認識。一是提高鄉鎮黨委政府的認識。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是一個涉及前期規劃、決策、交易、簽訂、履行、歸檔等多環節的系統工程,不同的環節執行主體不同,不能簡單歸結到農經業務管理范疇,而應上升到基層黨組織建設和經濟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高度來抓經濟合同管理工作。二是提高鄉鎮農經管理業務人員的認識。鄉鎮農經干部和“三資”管理服務中心會計不能只停留在做好農經管理和賬務核算等基礎性工作,應加強對村集體月度、季度、年度財務報表的分析、調查,并提供給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決策依據。三是提高村干部經濟、法律意識。加強法律、經營管理培訓,不斷提高村干部經濟、法律意識,依法干事,避免盲目干,才能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

  建立多維度監督體系。首先縣鄉兩級應建立紀檢、審計、農業農村、林業等部門聯動協同監督機制,開展經濟合同治理工作,把持續治理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向縱深推進。其次是加強社會監督。通過審計、紀委巡察,以及村公開欄公開、清廉村居二維碼等社會公開監督方式進行監督。再次是加強業務監督。每年采取專項審計、交叉審計、第三方中介機構審計等方式發現問題、整改問題。開展不定期檢查,及時發現執行環節的問題并整改落實。

  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隊伍建設。縣級應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隊伍建設獎懲、績效評價等激勵機制。鄉鎮黨委政府首先要確保農經干部、“三資”中心會計做好農經管理工作的精力和時間,多途徑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其次是要從抓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高度來抓村級經濟組織建設,村集體經濟組織社長和村級財務人員是決策者、創造者和執行者,村級集體經濟經營管理隊伍建設至關重要,關系法律法規制度是否真正落地,關系老百姓是否真正受益,關系是否真正能夠實現共同富裕目標。

  加強檔案管理。充分把握農村“三資”管理數字化改革契機,將村級議事相關表決記錄、資產資源租賃的經濟合同等基礎數據錄入浙江省農村集體經濟數字管理系統,利用會議管理、合同管理、資產資源管理等模塊功能,確保決策過程有跟蹤,合同履約有預警,資產資源實現動態管理,實現過程跟蹤,達到實時動態監管目的。通過加強檔案管理,減少村干部主觀行為,有效防止報賬環節出現會議記錄等原始資料弄虛作假、事后補簽等現象,防止侵占集體資產資源問題的發生,保障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利益不受侵害。


中國農村網
責任編輯: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