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嚴格禁止以罰款進行創收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見》近日發布。《意見》提出,要準確規定行政裁量權基準內容,依法合理細化具體情節、量化罰款幅度,堅決避免亂罰款,嚴格禁止以罰款進行創收,嚴格禁止以罰款數額進行排名或者作為績效考核的指標。
中辦國辦發文:規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規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意見》提出要減輕村級組織工作事務負擔。未經縣級黨委和政府統一部署,黨政群機構不得將自身權責事項派交村級組織承擔。《意見》要求完善村級組織考核評價機制。建立以解決實際問題、讓村民群眾滿意為導向的村級組織考核評價機制,堅決杜絕簡單以設機制掛牌子安排村級組織任務、以填報表格或者提供材料調度村級組織工作、以“是否留痕”印證村級組織實績等問題。《意見》提出要壓減村級組織出具證明事項。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依法依規確定村級組織出具證明事項。
兩部門撥付農業生產救災資金3億元支持受災省區加快恢復農業生產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防汛抗旱救災工作部署,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認真研究,及時調度各地農作物、畜牧業、農業生產設施受強降雨、干旱等災情影響情況,于8月12日下達內蒙古、遼寧、吉林、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甘肅等13省(區)農業生產救災資金3億元,用于對受災地區在洪澇、干旱、臺風災后購買種子(苗)、化肥、農藥等所需物資,以及修復災后農業生產設施等給予補助,確保全年農業生產穩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上半年涉農貸款余額47.1萬億元,同比增長13.1%
7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2年二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上半年涉農貸款增速穩中有升。2022年二季度末,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47.1萬億元,同比增長13.1%,增速比上年末高2.2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4.07萬億元,同比多增1.05萬億元。
吉林:16部門印發《為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辦實事清單》
近日,吉林省農業農村廳、民政廳、財政廳、人社廳、自然資源廳等16部門聯合印發《為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辦實事清單》。
清單包括促進規范化發展、創新金融信貸服務、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落實稅收減免政策、拓寬市場營銷渠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強化對接合作、優化登記備案服務、完善推進措施等9個方面,共計36條。如在金融信貸服務方面,對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的農業生產及與農業生產直接相關的產業融合項目發生的10萬~300萬元政策性業務擔保貸款,按1%的貼息率給予貼息補助;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的用地指標方面,優先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生產經營,允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依法依規盤活現有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發展新產業。
重慶:出臺工作方案健全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
8月17日,重慶市政府辦公廳發布《重慶市健全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工作方案》。根據該工作方案,重慶將構建全市統一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以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為前提,以保障和發展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產權益為根本,以規范流轉交易行為和完善服務功能為重點,健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完善農村資源要素市場化定價機制,有效盤活農村資源資產,促進城鄉要素合理流動和城鄉融合發展,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同時,重慶還將建立統一交易規則、統一服務標準、統一監督管理的運營模式,積極開辟農村產權要素有序入市流轉交易路徑,暢通農村產權要素流動渠道,推動成渝兩地建立常態化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協同推進機制,逐步形成立足重慶、聯動川渝、輻射西部的綜合性、規范性、開放性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大市場。
《河南省村莊規劃編制和實施規定》公布實施
近日,河南省公布了《河南省村莊規劃編制和實施規定》,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規定》明確,縣級、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將村莊規劃編制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本級財政無法保障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負責落實。同時還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獎勵、補助、統籌安排資金、引入社會資本等措施,加強對村莊規劃編制和管理經費的保障。
《規定》提出,按照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因地制宜,引導農村集體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產業振興。同時,支持農村集體立足本地資源和生態優勢,利用鄉村特色風貌、優秀傳統文化等,引入鄉村運營主體,發展特色種植、生態農業、鄉村旅游、文化體驗、拓展訓練、健康養老等業態。
江蘇:財政累計下達5.41億元支持農村村級公益事業發展
近日,江蘇省財政下達2022年第二批村級公益事業建設財政獎補資金1.15億元,用于支持通過“一事一議”辦法或村民民主議事程序實施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至此,2022年省財政累計下達資金5.41億元。村級公益事業財政獎補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補齊農村發展短板的重要舉措,重點支持農民反應強烈、需求迫切、受益直接的項目,具體包括村內街巷道路、田間機耕道路、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村容村貌改造、文化體育場所、公共衛生設施等,惠及廣大農民,深受群眾歡迎。所有項目將在今年年底前完工,進一步提升農村農民生產生活水平。
福建:“鄉村振興貸”貸款規模突破20億元
近日,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發布消息稱,今年3月,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財政廳、省金融監管局、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銀保監局創新推出福建鄉村振興貸。截至8月17日,全省已發放貸款20.27億元,支持890家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生產。
據悉,福建鄉村振興貸旨在為中小微農業企業提供流動性融資服務。該產品借助省級政策性優惠貸款風險分擔資金池作為貸款增信手段,采用銀政、銀政擔、銀政保等模式分擔銀行貸款風險,促進銀行“愿貸盡貸”,緩解“融資難”問題;實行利率優惠政策,已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85%,低于全省普惠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有效緩解“融資貴”問題;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市、縣兩級農業農村部門定期推送農業經營主體名單,形成企業池名單,銀行受理入池經營主體申請貸款后5個工作日內即可放貸,緩解“融資慢”問題。目前已入池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五類經營主體11066家。
山西:出臺意見加強農業資金和銜接資金協同使用
日前,山西省委農辦、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聯合制定印發《關于加強農業產業發展資金和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協同使用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市、縣推動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資金和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部分的協同使用,集中財力支持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
《意見》從協同資金范圍、突出支持重點、協同編制方案、項目互認共享、資金協同安排、實行負面清單等方面作出詳盡規定,推動農業資金和銜接資金統一規劃、協同安排、融合互補、高效使用。《意見》強調,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例,2022年達到55%以上,并逐年遞增,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高效發展,促進全省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實現脫貧人口收入增速高于當地農民收入增速,脫貧地區農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國農民收入增速。
江蘇淮安:“村集體經濟收入保險”實施一周年,已有802村投保
江蘇省淮安市首創的“村集體經濟收入保險”已經實施一周年了。目前,該保險已推廣至淮安區、洪澤區、金湖縣、清江浦區、淮陰區、漣水縣和盱眙縣等七個縣區。2021年,該保險承保了428個村,保費425萬元,提供風險保障8376萬元,理賠支出89.28萬元,包含洪澤區12.01萬元、淮陰區77.27萬元。今年,承保面已推廣至802個村,保費1042.64萬元,提供風險保障2.12億元。
起初,“年經營性收入剛過18萬元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是該保險投保對象,后來一些村集體經濟組織領辦的合作社、個人出資的合作社中包含村集體的經營項目部分等,也納入保障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