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橋村位于甘肅省臨夏市東端,距市區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F有12個合作社,農戶721戶,耕地面積1147.69畝,是東鄉、回、漢等多民族雜居的民族村。近年來,折橋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協會+農家樂”模式,為農村“三變”改革注入新動能,通過發展農家樂、蓋碗茶等產業,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折橋村享有“河州美食第一村”的美譽,曾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一、用好項目資金,帶動村民就業
折橋村積極爭取市級扶貧資金、中央轉移支付資金、東西部協作資金等壯大集體經濟項目資金,抓機遇找項目,依托項目運作,壯大集體經濟。2017年爭取市級扶貧資金10萬元,2019年爭取東西部協作資金30萬元,兩筆資金都投入到臨夏市泉乳合作社,通過保底分紅增加了村集體收入。2020年,在黨建引領下,折橋村成立魅力折橋灣合作社,村集體流轉農民土地388.42畝,建設鋼架大棚種西瓜,交由第三方運營,第三方按每年每畝1800元向合作社支付土流轉費,其中1500元支付農民土地流轉金,150元作為合作社發展資金,150元作為村集體收益。通過西瓜種植項目的實施,村集體增收達5.83萬元。
2021年申請中央轉移支付資金50萬元,投入到魅力折橋灣合作社,由合作社生產“魅力折橋灣”商標的蓋碗、茶餐具等,村集體每年可得注資資金的6.5%,有力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折橋村黨支部在充分運用本村項目資金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同時,還通過飛地經濟模式,吸納甘費村50萬元中央轉移支付資金、茍家村10萬元市級扶貧資金,讓資金發揮出最大效益,幫助本村及周邊勞動力在魅力折橋灣合作社就近就地就業,同時帶動周邊餐飲業、交通運輸業發展,每年按注資資金的6.5%向甘費村、茍家村分紅。
二、探索“黨支部+”新模式,擴大“魅力折橋灣”效應
折橋村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形成了“黨支部+協會+農家樂”產業體系,把黨的組織優勢融入農家樂旅游產業中,實現黨建與農家樂旅游產業發展的互動雙贏。折橋村依靠一系列惠農政策和獨特的田園風光、區域優勢、民俗風情、特色飲食,大力發展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游。特別是借助國家扶持“三區三州”政策機遇,折橋村村民利用自家院落開辦農家樂,村內現有138家風格迥異、各具特色的農家樂,平均每7戶群眾就有1戶開辦農家樂。村黨支部每年開展“紅黑榜”評選星級農家樂,現有紅榜旅游農家樂50多家。黨員帶頭開辦的“黨員示范店”農家樂38家,帶動了全村農家樂產業發展,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目前,農家樂直接從業人員1200多人,農家樂年營業額近1.2億元,年均純收入達5000多萬元,戶均收入10萬元至50萬元不等,解決本村村民就業800余人,月工資均在3000元以上。
三、強化特色協會引領作用,實現鄉村產業做大做強
2018年,折橋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魅力折橋灣農家樂協會,68戶農家樂業主自愿加入魅力折橋灣農家樂協會。協會為農家樂發展制定了科學規劃、監管服務、組團營銷等具體舉措和務實管用的辦法。2021年成立了由村黨支部書記任合作社理事長的魅力折橋灣觀光旅游農民專業合作社,并通過整合各類資金300萬元建成了占地2畝的折橋村蓋碗茶生產加工車間,注冊了“魅力折橋灣”商標,統一設計制作了印有“魅力折橋灣”商標的蓋碗、餐具等,加工車間解決本村勞動力就業30人,月工資為3500元,年生產值達300萬元以上,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30萬元。還整合了省委組織部獎勵資金20萬元,購置餐廚垃圾清運車1輛,以每家每年2500元的優惠價格對轄區內農家樂餐廚垃圾進行統一收集處理清運,年收益可達10萬元,切實解決了轄區內農家樂餐廚垃圾收集清運處理問題,進一步助推農家樂產業提檔升級。
四、延長鄉村旅游“消費鏈”,提高農民增收“價值鏈”
2020年,折橋村黨支部積極爭取各類資金4226萬元,完成折橋灣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一期項目。根據“一巷一特色”工作思路對村內巷道進行風貌改造,其中蓋碗巷等巷道被成功打造為村內獨特的旅游風景;按照市政建設標準對1600米的折塔路進行燃氣、電網線、污水管網等設施的建設,推動旅游基礎設施再上新臺階;對主干道沿線進行墻體彩繪、墻面粉刷、外立面改造、小型文化廣場修建、彩色瀝青路鋪設和人行道植草磚鋪設等工程;改造排水渠1.2公里,新增消防、安防等附屬設施;修建旅游廁所3座和大型生態停車場1座,進一步增強了折橋村的游客承載量;分別流轉土地150畝和101畝建成了河州“花之約”田園花海綜合體和“漁樂灣—水上游樂園”,進一步打響“魅力折橋灣”旅游品牌。通過多種舉措助推折橋村農家樂旅游產業發展,增加了鄉村旅游新元素、新業態,豐富了鄉村旅游的新內涵,延長了鄉村旅游的消費鏈,提升了折橋灣鄉村旅游發展品質和游客承載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