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新民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位于麥積區花牛鎮南山萬畝優質花牛蘋果基地,現有成員312人,其中核心成員63人,經營面積5600多畝,建成標準化優質花牛蘋果示范園2800畝,帶動周邊4個鎮23個村近13000人發展蘋果產業。經過10多年的發展,合作社規模不斷擴大,經營收入不斷增加,示范帶動能力不斷增強。2022年,銷售蘋果3800多噸,銷售收入達2400萬元,核心成員戶均收入在14萬元以上。合作社于2012年被原農業部授予“國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稱號。合作社理事長于2010年被授予第七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稱號。
主要做法
新民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按照“12345”模式運行管理。
“1”即“一個宗旨”。即服務社員。為了提高果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合作社積極為成員提供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服務,解決蘋果生產各個環節的難題。一是產前服務。每年在生產部署會上,進行市場行情研判、預測,幫助社員分析優勢品種及當年市場行情。二是產中服務。由合作社下設專業技術服務部統一為農戶提供果樹管理技術培訓,確保每戶有一個蘋果栽培管理技術“明白人”。三是產后服務。按照市場訂單需求,履行收購協議,統一進行果品分揀、包裝、貯藏、銷售。
“2”即“兩個目標”。即公平和增收。社員收入完全由產品等級和產品數量決定,在每年的收入分配大會上進行核算,公開所有的銷售收入和財務賬務,讓社員進行監督評議,力爭做到公平公正。樹立“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思想觀念,以效益驅動為導向,讓大家認識到收入增長的唯一途徑就是要把自己的果園管理好,只有果品等級高才能有更好的收入,激發了社員“比學趕超”的內生動力,達到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增收的目的。
“3”即“三個機制”。即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民主管理。利益共享:由合作社按照市場銷售等級價格及與成員的產品交易量,按照“光光分配”的方式,所有收益除去公共管理費用后全部按比例返還給每個社員。政府扶持修建的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由社員共同維護、共同使用。通過合作社信用擔保,累計幫助非核心成員貸款860萬元,解決了成員早期果園管理周轉資金短缺的問題。風險共擔:當合作社進行公共項目建設、擴大生產規模、開拓市場等決策時,按照“一事一議”方式,由理事會及時召開全體成員大會,用表決的方式決定,每個成員按蘋果種植面積比例出資,決策風險由成員共同分擔。民主管理:始終堅持以“民辦、民管、民受益”為辦社原則,以謀求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為宗旨,核心成員每3年發展吸收一次,始終堅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每年固定召開三次成員大會。8月中旬召開當年果品銷售前動員大會,總結上年度市場銷售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當年市場行情,瞄準主要需求市場,合理安排人員分工,制定銷售方案,動員全體成員積極參與市場銷售。12月中旬召開下年生產部署大會,結合冬剪、清園,組織成員討論全年生產計劃、研判市場形勢,規劃全年生產。5月中旬召開上年收入分配大會,對全年銷售收入進行決算,確定果品各個等級的單價,核算每個成員的收入,公示無異議后進行分配。合作社日常管理運行中產生的費用,按照各成員種植面積比例進行分攤。在果品收購銷售期間,參與的成員一律實行工資制度,有效解決了果品集中上市階段用工緊缺問題。
“4”即“四個統一”。一是統一技術服務。合作社實行管理人員分生產區域、分品種負責制,統一進行產前、產中、產后的指導服務和管理。不定期聘請國內知名果樹專家教授,舉辦“綠色果品生產專題技術培訓”講座,受益2000多人次。二是統一物資購進。合作社根據生產需要和技術要求,每年為成員采購地膜、無公害農藥以及1萬多噸羊糞等生產資料,平均比社員單獨購買節約成本15%~20%,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三是統一果園管理。每年圍繞施肥灌水、整形修剪、冬季清園、生草覆蓋、災害防御和幼樹栽植等果園管理,由技術服務部組織人員,強化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確保人員到村,技術到園。四是統一產品銷售。合作社通過營銷網點和網絡營銷平臺等,將所有成員果品以統一商標、統一包裝、統一價格的形式進行銷售,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5”即“五個規范”。一是管理規范。合作社在收購成員果品環節上,嚴格按照公平公正原則,不厚此薄彼,同時要求成員要維護合作社形象和利益,履約守信,不貪小利,聽從統一指揮,服從統一調度,保證在規定時間內,保質保量交售果品,使果品能及時分揀、包裝、運輸,進入市場。對每個成員交售的果品,合作社確定專人,按產量和等級分類計算,建立臺賬,待全年銷售結束后核算。二是技術規范。在每年生產部署會上,由成員大會根據本年度管理、生產、經營、銷售情況,討論制定下年度各個環節的技術應對措施及方案,做到了所有果園生產管理技術規范。三是標準規范。合作社嚴格按照《天水市蘋果無公害果品生產規程》《綠色食品花牛蘋果生產技術規程》組織生產,嚴格執行檢測監督和產品質量追溯制度,確保生產的果品全部達到綠色產品標準。四是公示規范。合作社在收入分配大會上進行核算,將每個成員的果品等級、數量、價格及當年的管理費用等所有需要公示的事項全部進行公示,無異議后再進行分配。五是財務規范。合作社規定每月10日定期召開核心成員“碰頭會”,及時通報當月生產經營情況,商討解決相關問題,接受成員監督。同時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規定,建立了總分類賬、明細分類賬、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等賬簿。聘請專職會計2名、出納1名、保管1名,共同負責財務管理,記錄核算,憑證、賬簿、報表等會計資料整理造冊,財務檔案保管,這4人常年按月領取報酬。合作社在核心成員中民主選舉產生財務總監2名,獨立行使合作社財務審批權,負責財務收支簽字和日常監管,合作社理事長只負責生產經營管理,沒有財務審批權限。財務總監和理事長不另外領取報酬。
取得的成效
吸納勞動力促進。合作社優先吸納周邊農戶到合作社務工。2013年吸納本村貧困戶11人為正式成員,2016年全村脫貧后又吸納鄰村131戶在合作社務工,其中脫貧戶38戶。2018年以后引導脫貧戶在果品分選、包裝、銷售等環節務工,戶均年收入23萬元左右。合作社每年提供臨時就業崗位900個,支付務工報酬810萬元,務工人均增收9000元。合作社還有長期務工脫貧戶14人,每年務工時間8個月以上,每人每月固定工資3000元,年均收入2.4萬元。
資源共享實現節本增效。合作社按照基地“山、水、林、田、路”統一規劃、綜合治理、整體推進、科學管理,建成設施齊全的培訓中心1座,完成了三級管網鋪設和滴灌管網配套建設,建成果品恒溫庫1座、果品分選精包車間1間,所有成員均可享受基地內分選包裝車間、防霜防雹、冷庫貯藏等基礎設施。近年來共免費培訓果農5500多人次,通過蘋果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指導成員和脫貧戶開展標準化生產,有效提高了管理水平,節約了生產成本,促進了農戶增收。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