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國農村網 > 集體經濟

“四到位”讓集體經濟“活起來”

2023-12-06 11:24:32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    作者:陶海彥

  

  近年來,甘肅省涇川縣深入實施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改薄倍增”行動,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提升村集體經濟組織活力的有力舉措,因村制宜拓展集體經濟發展空間,創新集體經濟發展載體,不斷抓實“四個到位”,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2023年上半年,全縣212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總收入2657.6萬元,村均收入12.5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01.45%。

  組織領導到位,在任務落實中形成合力

  持續強化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將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作為縣鄉兩級黨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來抓,多措并舉、協同發力。

  一是明確目標任務。印發《涇川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意見》《涇川縣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辦法》《涇川縣委辦縣政府辦關于打好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破十”攻堅戰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23年底,全縣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5萬元,年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85%,力爭到2024年底,集體經濟收入村均達到20萬元,所有村年經營性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實現收入倍增”的目標任務,每季度召開專題會議,分析研判調度村級集體經濟有關事宜。

  二是主動出擊爭項目。縣農業經營服務中心精心指導各鄉鎮分類報送集體經濟發展項目49個,并及時組織專家進行可行性評審,申報納入鄉村振興項目儲備庫41個,實行動態化管理,最終從項目庫提取并實施完成項目18個。

  三是建立完善投資審查機制。妥善加強資金監管,2023年爭取中央及省級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920萬元,覆蓋13個村,有力地助推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壓力傳導到位,在責任落實中推動發展

  近年來,涇川縣堅持把發展壯大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納入鄉鎮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考核的核心內容。堅持近抓消薄、遠抓雄厚的理念,不斷壓實工作責任,將壓力傳導至“末梢神經”。縣農業農村局抽調精干力量組成工作專班,下沉一線指導鄉村,結合產業基礎、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等情況,精心制定五年規劃和發展壯大村級經濟“一村一策”發展計劃。按照以點帶面、輻射發展的集體經濟發展思路,將城關鎮水泉村、高平鎮三十鋪村、紅河鄉龍王橋村等33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作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典型,促進周邊村實現提檔升級,形成了薄弱村多元提升、一般村壯大突破、富裕村提檔升級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格局。

  措施保障到位,在健全機制中促進發展

  一是健全完善議事協調服務機制。由縣委組織部牽頭,每季度召集縣直屬有關部門和鄉鎮黨委、政府參加的調度協調會議,集中研討化解村級集體經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二是健全完善監督管理機制。選優配強村務監督委員會,加強對村級事務的日常監督。進一步規范村級集體經濟管理,實行村級財務提級監管和村級會計委托代理制度,將村級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全部納入全省“三資”網絡監管平臺監管,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審計監督,開展村級賬務年度審計,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等工作。

  三是健全完善共建共享機制。充分利用村集體經濟收入,為群眾做好自來水、整治環境、基礎設施修護等便民服務工作,逐村建立村級衛生服務室,加強村級活動場所建設,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培樹典型到位,在高位推動中探索新模式

  堅持因地制宜,圍繞各村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等特點,不斷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好路徑,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一是探索“資產承包”模式,打資源資產“盤活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利用集體所有的土地、農、林、水等資源,依法進行發包,通過發包、租賃、聯營等方式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城關鎮水泉村利用修建的大樓物業出租,每年可獲收益25萬元。城關鎮何家坪村利用舊村部、閑置小學舊址等修建休閑體驗經營場所,出租給商戶用于發展休閑旅游、餐飲娛樂,為村集體增收18萬元。黨原鎮完顏洼村將項目資金修建的肉牛養殖場整體出租給涇川縣泰恒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用于肉牛養殖,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1萬元。

  二是探索“土地經營”模式,打土地“利用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通過開發利用撂荒地等方式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飛云鎮西高寺村、豐臺鎮通爾溝等17個村采取“支部+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戶”“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戶”等方式,利用集體機動地、外出務工村民的撂荒土地,建設特色農產品種養基地,種植玉米、籽瓜等,既實現了集體有收入,又解決了耕地撂荒問題。羅漢洞鄉土塹坳、景村、張姚3個村通過流轉土地種植辣椒,村均增收2萬元以上。

  三是探索“政策幫扶”模式,打項目扶持“運用牌”。通過縣級財政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將缺乏啟動項目資金的集體經濟薄弱村列為優先扶持對象,幫助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利用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扶持資金630萬元,扶持飛云鎮南莊頭村、高平鎮鐵佛村、黨原鎮徐家村等9個村,給每個村發放扶持資金70萬元,用于購置大型拖拉機、玉米收割機、植保無人機、小雜糧加工設備生產線等設備,通過自主經營或出租,村均實現集體經濟增收8萬元。

  四是探索“特色服務”模式,打旅游資源“開發牌”。村級組織牽頭利用特定文化傳統,通過引培相結合等方式,打造傳承創新特色村落民居,開發農家樂;通過發展生態休閑觀光、文旅融合等項目,增加集體經營性收入。涇明鄉白家村將村集體投資修建的牛角溝山莊及魚塘發包給縣涇龍漁業有限責任公司用于發展休閑旅游,實現村集體經濟年增收2.8萬元。


中國農村網
責任編輯:段伊鳴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