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三資”發包轉讓決策監督是村級監督聯絡站日常監督的重點工作之一。筆者在農村基層工作多年,發現個別村社干部存在“我說了就算”的錯誤思想,無視農村財務管理的規章制度,不及時入賬村集體發包轉讓收入、政府補貼收入,甚至漏報、少報、瞞報,造成村級集體資產流失,嚴重侵害了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對此,吉林省輝南縣樣子哨鎮緊緊圍繞村級“三資”發包轉讓決策是否符合社情民意、民主程序是否規范、決策落地落實結果是否到位三個方面,緊盯村級監督對象履職盡責的運行過程,細化村級“三資”管理監督,全程推進村級廉政建設,真正做到權力不越軌、民主不失范。
一、摸清家底,明確權屬,簽訂村社干部廉政承諾書
重新盤點村社所擁有的機動地、林地、水塘、房屋、機械設備等資產資源,界定權屬。在賬實合一的基礎上,簽訂村社干部廉政承諾書。村社干部廉政承諾書由四個部分組成,一是相關資產、資源明細數量。二是村社干部做出將村社資產、資源相關發包轉讓收入及政府補貼收入及時足額入賬,如不履行承諾,愿意接受黨紀國法相應處罰的鄭重承諾。三是承諾人、村級負責人、村級監督聯絡站長簽字。四是加蓋村級監督聯絡站公章。通過簽訂村社廉政建設承諾書,做到有章可循,進一步掌握監督的主控權。同時,進一步強化了村社干部廉潔從政的意識,在其頭腦意識中打下“手莫伸、伸手必被擒”的深刻烙印。確保村級“三資”發包轉讓在陽光下運行,保護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促進村級黨風廉政建設長足發展。
二、全程跟進“三資”發包轉讓,讓監督“如影隨形”
從村黨支部在廣泛征求黨員和村民意見的基礎上,提議將村社資產、資源發包轉讓開始,全程跟進村級“三資”發包轉讓監督。推行進門入戶“兩必問”“兩必看”,即問相關資產、資源的發包轉讓決策提案是否有利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是否符合絕大多數村民利益,必看發包轉讓決策提案內容是否違規、村社干部是否超越職權“亂作為”。通過前移資產、資源轉讓發包監督關口,防止村社干部越“民意界”“法規界”亂決策,造成村社集體資產流失,損害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盯緊村務決策議程,通過列席村“兩委”會議,參加村民代表會議等監督方式,杜絕“決策一言堂”“形式一陣風”。確保資產資源發包轉讓決策過程合法合規、公開透明、程序到位,確保權利不越軌,民主不失范。將資產、資源發包轉讓決議及實施結果公開公示,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明確知曉,達到“送老百姓一個明白,還為官者一個清白”的公示效果。將資產資源發包轉讓會議影像資料及會議記錄復印裝訂以備監察。
三、落實合同條款,督促村社干部履職
編筐握簍,全在收口。村社干部根據發包轉讓合同協議規定的發包轉讓資產資源的相應數量及其對應金額,積極督促合同履約方及時上繳相關資產、資源發包轉讓收入并及時入賬。將相關發包收入及政府補貼收入票據復印存檔。對于沒有及時收繳資產資源發包收入并入賬的村社干部,責令其限期收繳,并根據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定給予其相應的黨紀法規的懲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