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國農村網 > 工作研究

對強化集體資產財務管理工作的 幾點意見

2023-08-22 11:35:42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    作者:蔡琳

  

  近年來,隨著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地對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在不斷增強,有力夯實了農村經濟發展基礎。但筆者注意到,農村集體財務管理、資產管理仍存在一些問題,亟須規范工作程序、強化工作舉措,確保農村集體“家底”安全。

  一、存在問題

  (一)在村級財務管理方面尚欠規范

  一是報銷制度尚欠規范。如村級報賬不及時、村主要干部親自經辦各種收支事項,使得村干部與村財務人員之間失去了相互制約和監督的作用。二是履行財務手續尚不夠健全。如支出票據無審批人或無經手人等;監委會形同虛設,村開支不經集體研究,大額支出不討論,理財小組章被村干部任意使用等;農忙時公章放在村干部手中,隨用隨蓋,不經過理財小組的現象時有發生。三是報賬票據不規范。存在白條開支或白條抵庫、收支往來無明細的現象,一些農村財務人員業務水平不高,存在任意填支出單據報銷、單據無用工明細、不按規定索取正規發票等管理漏洞。四是賬務處理不及時。有些急用支出通過打借條方式支出,事后不能及時提供正規發票,造成登記不及時、處理賬務拖拉、核對庫存難度增加等問題,最終導致相關報表失實。五是會計科目設置單一。有些鄉鎮代理會計貪圖方便省事,自行簡化會計記賬、混用會計科目,導致會計信息質量不高,無法對村集體經濟健康運行發揮正向作用。

  (二)村級資產資源管理方面不到位

  1. 發包不公開透明。大部分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資產資源出售、租賃和發包的操作程序上仍存在不按照規章制度執行、民主程序監督不到位、不公開招投標、暗箱操作等問題,甚至有個別村干部隨意處置、占用村集體資產資源,不交承包費。集體“四荒”地、水面等資源登記不全、不細或故意隱瞞等現象也不同程度存在,導致集體資產資源底子不清、管理混亂。

  2. 承包合同管理混亂。部分農經部門對村級承包合同沒有完整、規范的臺賬資料,沒有完整的四至、畝數、坐落位置等信息,加之村干部任職、辭職變動較大等因素,導致有的村集體資產資源發包合同內容不合理、不完整、不規范,合同歸檔管理也比較隨意,不分類、不裝訂、查閱不登記等現象時有發生。

  3. 上級部門監管缺失。近年來基層農經管理部門人員老化、流動性較大,檔案和臺賬保管不善、缺失嚴重等問題較多,與日益增長的集體資產財務管理工作需要逐漸不相適應。由于體制原因,基層農經工作缺少權威性,存在審計難、處罰難等難題。

  二、強化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工作的建議

  (一)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一是理順財務人員關系。改善鄉鎮會計代理機構中會計與出納工作脫節局面,建立會計管賬、管出納,出納管賬戶、管資金的制度,層層監督,層層把關,工作落到實處。二是健全票據管理機制。一方面在縣域內統一農村集體經濟票據管理,制定票據領取制度,統一定制票據,由專人發放,領取需登記備案;另一方面統一資金管理,票款同行,確保收入及時、足額入賬,嚴禁坐收坐支。在支出上嚴格執行審批報銷制度,對數字涂抹不清、內容不實、支出不合理,沒有審批人、經手人的票據堅持不予入賬核銷。三是加強審計監督,規范農村審計程序。認真做好日常審計和專項審計工作,建立審計查處事項的問題移交、定期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審計處理結果的落實。四是定期做好賬務公開。設定每季度公開日,對上一季度賬目張榜公示,由村務監督委員會負責收集整理群眾意見并答疑,讓農村財務管理公開透明。

  (二)建立健全鄉鎮統一招投標制度。鄉鎮農經管理服務中心受各村集體委托辦理村集體資產資源招投標工作,各村不允許私自發包。相關事宜須經村民代表會議討論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后,上報鄉鎮農經管理服務中心后面向社會公開競價招投標,堅持做到依據制度、履行程序、規范流程、陽光操作,逐步規范農村資產資源發包、租賃、買賣,杜絕個人說了算、交人情、走后門等不合理現象發生,確保集體收益最大化。進一步規范合同文本內容,制定包括四至范圍、面積、年限等要素的示范文本,積極清理農村不規范合同,尤其對資源發包及征占地合同管理,更要做到具體細化、摘要清晰、數據可查。健全農村集體資產資源臺賬,指派專人負責檔案管理,加強資產資源管理平臺建設,加快推進集體資產資源管理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

  (三)強化農經部門監管職能。首先,加強農經人員素質、業務培訓,組建一支業務熟練、分工明確、相互制約、密切配合的基層農經隊伍。其次,加強對村干部、基層財務人員的培訓,提升他們的文化素質,強化他們的服務意識,促進農村基層各項管理水平提高。再次,建立競爭上崗機制,讓不符合農村財務崗位要求的人退出財務隊伍,及時補充新鮮血液。


中國農村網
責任編輯:段伊鳴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