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國農村網 > 集體經濟

“五個強化”助推集體經濟上臺階

2023-08-21 17:00:01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    作者:郭麗

  

  近年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切實強化隊伍建設、政策支撐、清產核資、監管措施、路徑創新等舉措,推動全州村集體經濟邁上新臺階。截至目前,全州已有1107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占總村數的99.7%,有696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10萬元以上。

  強化隊伍建設,筑牢發展基礎。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大理始終把人才保障放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突出位置,在村(社區)干部選拔任用中,統籌考慮村“兩委”人選和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優先將政治素質高、經營管理能力強、熱心為群眾服務的優秀人才選入村“兩委”班子,并通過法定程序將村黨組織書記選為村集體經濟組織理事長,把熟悉相關政策法規、具有一定財務會計知識的人才選為監事長,強化“領頭雁”培養工程,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目前,全州1110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中,有1104個村黨組織書記擔任村集體經濟組織理事長。同時,州級和縣(市)級組織、財政、農業農村部門結合職能職責,認真加強換屆后村“兩委”成員及村集體經濟組織理事長的業務培訓,增強他們對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的認識,充分調動村干部積極性和主動性。

  強化政策支撐,精準靶位發力。州委、州政府制定《大理州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明確用3年時間實現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各縣(市)村集體經濟收入平均達到10萬元的目標。州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用活農村集體“三資”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意見》,重點對村組集體長期閑置僅享受活期利率的資金,在確保資金安全和村組正常運轉的前提下,通過民主議事程序研究,采取定期存款、協議存款、大額存單等方式提高存款利率,增加村集體收入;對農戶通過開挖“四荒地”但未確權頒證到戶的耕地資源,采取因村施策、因組施策,通過民主議事程序研究,由集體和農戶簽訂集體資源使用協議,農戶進行有償使用,增加村集體收入。2022年,全州選擇13個鄉鎮、41個村開展用活農村集體“三資”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工作試點,平均每個試點村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1.5萬元,2023年全州各縣(市)全面推進用活“三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

  強化清產核資,規范合同管理。嚴格按照“程序規范、過程公開、群眾參與”要求和“清查、登記、核實、公示、確認、建立臺賬、審核備案、匯總上報、納入平臺”程序步驟,每年對全州所有村組集體的資金、資產、資源、債權債務、經濟合同進行全面清理核實,并統籌農業農村、財政、自然資源、林草、文旅、教育、衛生等部門開展完整性、準確性、規范性、邏輯性多部門聯動審核校驗,最終鎖定清查數據,錄入全國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進行監管。通過清查,及時將7225件經濟合同納入州農村集體“三資”平臺監管。對有失公平公正的經濟合同,通過民主議事程序研究,采取集體和承包人協商的途徑提出解決辦法,增加村集體收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廟街鎮云鶴村2005年將蓮花塘發包給本村一農戶,承包期為10年,租金每年0.5萬元,承包時一次性付清承包費5萬元。2016年原承包戶和村委會口頭協商將承包合同延期到2016年12月30日。到期后,該村多次向承包方發出書面通知,要求歸還庫塘使用權,但承包方一直未履行合同歸還庫塘使用權,也不繼續繳納承包費。清產核資后,經鎮村多方協調,收回了蓮花塘并進行公開招標,發包收入達16.3萬元。

  強化監管措施,確保“三資”安全。農村集體“三資”涉及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大理歷來高度重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州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工作的意見》,制定《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辦法》,州紀委監委和財政、農業農村部門聯合下發《農村集體“三資”信息網絡監管系統建設實施方案》,建成農村集體“三資”網絡監管系統平臺,對農村集體“三資”實行州、縣(市)、鄉(鎮)三級聯網監管,各級紀委監委、組織、財政、農業農村等部門相關監管人員均可進入系統進行查詢。目前,全州112個鄉鎮(街道)、1110個村委會(社區)、14579個村民小組的集體資金38.9億元、資產114.9億元、資源2126.5萬畝均已納入農村集體“三資”平臺,農村集體“三資”得到有效監管。縣市、鄉鎮(街道)結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盤活、管理、使用長效機制,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辦法和管理制度,實施村級事務“陽光工程”,開展農村“三資”提級監督,切實加強對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同時,將村、組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獲得的收入及時足額入賬,納入全州“三資”系統規范核算,并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報批使用,有效維護了集體和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強化路徑創新,因村施策發展。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創新發展路徑是關鍵。大理通過多年的創新實踐,探索出存量盤活、股份合作、村企聯建、產業帶動、異地置業、服務生財、電商營銷等多種增收路徑并推廣應用。各村根據本地的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整合發展要素,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激活內生動力,積極將集體所有的閑置房屋、校舍、廠房、倉庫、公共服務設施設備等各類集體資產,集體所有機動土地、閑置土地、宅基地復墾后土地等節余土地,通過建設專業市場、標準廠房、圈舍、倉儲設施、商鋪等,采取出租、聯營或自主經營的方式進行開發利用,深挖資產資源潛力,全力推動集體經濟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全州1110個村級集體的經營性收入總額達22106萬元,村均19.9萬元。


中國農村網
責任編輯:段伊鳴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