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萊西市抓住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契機,以農民合作社財務管理為突破口,堅持培育、規范、提升同步推進,著力抓好“六個一”,促進了全市農民合作社量質齊升,聯農帶富能力進一步增強。
一、主要做法
萊西市堅持問題導向,從農民合作社最基礎、最薄弱的財務管理環節入手,打好規范財務管理組合拳,全面提升農民合作社規范化水平。
推廣一個軟件。安排專項資金47.5萬元,為全市190家農民合作社統一免費安裝財務軟件。財務軟件具備日常業務核算、成員賬戶及權益管理、自動生成財務賬表、財務狀況解釋等財務功能,將財務核算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避免了手工記賬涂改、錯誤等問題,以更少的人力投入及時、可靠地進行財務處理,滿足農民合作社動態采集、分析賬務數據的要求,提高了財務核算效率。
印制一套票據。制定了萊西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收款收據、付款憑據、物資入庫單和出庫單、費用報銷單、記賬憑證、記賬憑證封面7項財務管理單據,安排資金3.6萬元,印制并免費發放2000余套財務票據,實現統一票據,票據填制更加完整、規范,避免了以往部分合作社“白條”入賬、格式雜亂等問題。
購買一項服務。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鼓勵農民合作社委托代理記賬,匯總代理記賬需求,摸排代理記賬機構,統籌財政資金50萬元購買服務,為50家縣級以上示范農民合作社提供財務代理記賬服務,定期進行財務分析,保證賬賬、賬實、賬表相符,為農民合作社提供經營建議,幫助合作社摸清財務狀況、完善財務報表、規范財務核算,實現效益最大化。
用好一支隊伍。組建了169人的新型經營主體輔導員隊伍,通過開展輔導員定向幫包、專業指導,整體提升合作社規范發展水平。2022年以來,輔導員累計上門服務684次,解決問題500多個。建設1處新型經營主體服務中心,為農民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提供主體咨詢、項目策劃、品牌孵化、代理注冊、財務管理、檔案管理、考察培訓、金融保險、農業技術、信息咨詢等一系列服務,累計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4個,服務業務157筆。
強化一個培訓。常態化開展財務知識培訓,2022年以來舉辦農民合作社最新財務制度解讀專題培訓班3期,全面解析新頒布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制度、會計制度和新舊會計制度銜接有關問題,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掌握制度規范的要求和基本核算方法。堅持以賽代訓,組織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職業技能競賽,通過以賽促學、以學促進,提升了輔導員隊伍及農民合作社財務人員能力水平,營造了良好氛圍。
建立一個機制。成立由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員組成的督導小組,將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制度建設列入經管工作重點督導內容,設計農民合作社財務管理督導考評表,量化了財務制度建設情況、財務軟件使用情況、財政扶持項目資金量化情況等7項考評指標。2022年以來,督導小組深入一線,進行了2輪業務督導,走進380家農民合作社,指導糾正農民合作社會計科目使用不規范、經營核算不準確、出入庫手續不嚴格等財務管理問題5類20多個,有效防范了財務風險,維護了合作社和社員的合法權益。
二、取得成效
通過農民合作社財務管理規范提升,實現了合作社的規范運行,提高了合作社聯農帶富能力,促進了農民合作社的發展壯大。
一是促進了農民合作社的規范運行。以強化財務管理為切入點,促進農民合作社財務管理、內部監督、收益分配等各項制度不斷完善,提升了農民合作社的規范管理水平。全市清理“空殼社”339家,打造農民合作社示范社519家,居青島市首位,其中國家級示范社11家,省級示范社25家,青島市級示范社183家。
二是提高了農民合作社的帶動能力。通過規范農民合作社內部運行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增強了自身造血發展能力。農民合作社通過采取訂單帶動、保底收益、股份合作等形式,與小農戶建立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使農民有了穩定的生產預期。通過推廣“農民合作社+基地+農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等利益聯結模式和成功經驗,把小農戶組織起來,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目前,農民合作社輻射帶動小農戶10余萬戶,年增加群眾收入3000多萬元。
三是帶動了農民合作社的發展壯大。農民合作社利用自身資金、信息和技術等優勢,引進新品種、應用新設備、推廣新技術、發展新模式,促進了全市農業結構調整,加快了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目前,全市共發展農民合作社3879家,年銷售農產品10億余元,盈余9500余萬元,36家農民合作社擁有注冊商標,通過“三品一標”農產品質量認證的合作社有62家,促進了全市農業結構調整,加快了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