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國農村網 > 關注

村財管理“曬”在陽光下

2023-08-29 15:23:29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    作者:丁兆霞 吳寶書 田港文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把“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監管體系”作為“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的重要抓手,為新時代加強農村“三資”管理指明了方向。農村“三資”誰來管、怎么管?

  在山東省日照市,不少鄉鎮街道探索“雙下放”管理模式,將目前全省普遍實行的鎮級委托代理模式向記賬業務、資金管理“雙下放”模式轉變,“村賬鎮代記”變為“村賬村來記”,“村財鎮代管”變為“村財村來管”。日照市東港區“系統思維、綜合施策、創新推進農村‘三資’管理數字化智慧化”入選山東省農業農村領域重點改革典型案例。日前,記者在東港區后村鎮蹲點采訪。

  搭建平臺,可視可管可監督

  打開電腦,插入加密狗,打開平臺登錄頁面,輸入密碼,填入具體開支事項,上傳賬務發票圖片……5月4日,在東港區后村鎮石林子村村委會,58歲的李志祥正專心致志地敲擊鍵盤,將這兩天村里的開支事項上傳系統,等待鎮經管站審查。

  “審查通過后,就可以轉賬支付了,村里只有我有權限在平臺轉賬支付,即便是村黨支部書記也不能經手資金收支。”李志祥說,現在他的身份從村“報賬員”變成了“村會計”。

  “我原來相當于是一個報賬的傳遞員,記賬憑證的填寫和會計的核算、監督職能都歸鎮經管站。”李志祥說,現在記賬業務下放,會計的核算和監督職能還原到村,鎮經管站則由代理記賬變為業務指導、監督和服務。

  作為后村鎮的經管助理,李宗生對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體制變革比較熟悉。“‘村財鎮管’后,確實有效監督了村級財務,但村級會計游離于村集體資產管理之外,村干部對本村集體‘三資’底數不清、情況不明的問題又浮現了出來。”李宗生坦言。

  從2019年起,后村鎮開始推進記賬業務、資金管理“雙下放”。一個區、鎮、村三級聯網的農村綜合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東港區農村綜合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成為實現農村“三資”可視、可管、可監督的有力抓手。

  2020年,東港區農業農村局在平臺上牽頭搭建了“銀社通”平臺。村會計通過“銀社通”可以實時查詢本村賬戶余額以及某一段時間的交易明細。轉賬成功的交易記錄并聯到“三資”系統,鄉鎮經管工作人員可在系統中對資金池進行監管、統計、分析,查看集體資金賬戶的資金使用記錄。

  依托平臺“數字化運行+全流程監管+無盲區覆蓋”功能,2020年,后村鎮61個村均完成職能下放,實現村集體財務收支專戶管理。

  村賬報批,“跑簽”變“網簽”

  農村財會工作的歸位,對年過半百的李志祥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一方面得嚴格按照《會計法》進行會計核算,另一方面所有業務都要網上辦。”李志祥說。

  為了讓原本是“村報賬員”的“村會計”成為行家里手,僅2021年后村鎮就組織了68次培訓。

  “本著年輕化、專業化的原則,各村都配備了專職會計,經管站對農村會計定期評估,有針對性開展培訓。譬如,電腦不會操作的,集中培訓一次;不會記賬的,培訓一批;系統不會使用的,喊在一起再教一遍。”李宗生介紹,針對報賬員隊伍年齡大、知識水平低這一現狀,經管站對報賬員“手把手”“一對一”教,優勝劣汰、擇優留用。

  好學的李志祥,不僅很快適應了崗位,完成了身份轉變,還成了周邊八九個村的村會計們的“師傅”。通過評選先進、提高工資待遇等激勵手段,如今后村鎮61個村都有了“村會計”,平均年齡39歲。

  改革后,李志祥最開心的莫過于再也不用“跑簽”了。

  “之前都是紙質化審批,村里花一筆錢得去鎮上找六個人簽批,最高得找到鎮長。”李志祥說,以前為了一筆賬,往鎮上跑七八趟是常有的事。通過“銀社通”平臺,實行線上審批辦理后,“跑簽”成了“網簽”“閃簽”。

  “尊敬的銀社通用戶您好,您收到了一條‘清算三大堆用鏟車費’預算申請,請登錄系統進行審批。”4月20日8點40分,李宗生收到一條短信。

  他隨即打開手機上的“銀社通”軟件,查看相關申請材料,確認無誤后,在手機上完成了手寫簽批。李宗生完成簽批后,提醒簽批的短信將繼續發送到下一個負責審批的鎮級負責人手機上。

  一碼在手,隨時查看財務

  實現網絡化監管的,不光是“三資”記賬。目前,在東港區農村綜合信息管理服務平臺上,后村鎮已啟用票據管理平臺、銀社通服務監管平臺、三資監管平臺等多個平臺,并與POS機、二維碼、村務卡互聯。

  在小后村的村務公開欄里,記者注意到一個中間帶著“廉”字、下標注“小后村財務公開”的小程序碼,手機一掃,便跳轉至“陽光村務”的界面。界面上,有財務公開、資產管理、資源管理、資金管理等內容。

  點開“財務管理”中的“銀行收支明細”一欄,一個詳細的明細表躍然眼前:太平洋農險賠償款,收入1323元;后村大集工程款,支出8000元;利息收入882.63元……頁面上,今年村里的每一筆支出都清晰可見,并可查看原始憑證。

  程序碼在手,村民能隨時查看本村財務支出,了解本村有多少預留地,銀行里有多少存款——這在后村鎮的每個村都已實現。

  2022年4月,后村鎮印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辦法》,對資金收支管理、工程項目管理、資產資源管理等內容進行細化,確保網絡化監管落地。平臺還開通紀委監督端口,便于區、鎮兩級紀委對村級重大資金和重大項目審批信息提早掌握、全程關注、重點研判。

  基于“三資”大數據分析成果,后村鎮還促成了“有錢沒地”的蔡家官莊等4個村和“有地沒錢”的小代疃等2個村橫向聯合、抱團發展,流轉土地1059畝建設軟棗獼猴桃基地,實現村集體收入大幅增長。


中國農村網
責任編輯:段伊鳴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