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保康縣是全山區縣,下轄11個鄉鎮,257個村,4個社區,農業戶數5.7萬戶,農業人口22萬多人,耕地面積38萬畝,其中家庭承包地面積35萬畝。近年來,保康縣堅持從行政手段、政策項目、激勵措施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著力夯實縣域經濟底盤。2022年全縣農民可支配收入1.5萬元,全縣257個村的集體經營性收入總額為68963萬元,村均收入268萬元,較2021年增長了20358萬元,增幅41.9%。全縣257個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5萬元。其中,收入過百萬村8個,超千萬村4個,破億元村3個。
突出黨建引領,吹響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集結號”
堅持以黨建引領發展,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擺在重要位置,多措并舉、聯動發力,推動集體經濟走上發展快車道。
一是紅色頭雁帶動。農村富不富,關鍵靠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保康縣始終堅持“能人興村”策略,大力選拔政治上的紅人、發展上的能人、落實中的強人擔任農村“領頭雁”,全縣“能人型”黨組織書記達到80%以上。馬良鎮陳家灣村黨支部書記憑借多年的務工創業經驗,大力發展休閑旅游,讓荒灘變廠房、荒山變果園、荒田變樂園,三年時間從集體經濟空殼村蝶變成30萬元的富裕村,成為全縣鄉村振興示范村。
二是爭取資金拉動。縣財政設立1000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制定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管理辦法,建立完善投資審查機制,妥善加強資金監管。近年來,積極爭取到上級扶持資金5327萬元、縣級配套扶持資金550萬元,用于支持村集體發展農業種植、畜牧養殖、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有力助推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三是重點項目推動。大力實施“紅色強鏈”行動,立足全縣六大特色產業組建產業鏈黨建聯盟,引進培育龍頭企業,打造黨建鏈、做強產業鏈、形成服務鏈,壯大集體經濟。2019年引進國家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蕭氏茶業,成立保茶集團,積極推行“資源共享、標準共建、品牌共創、市場共拓”的產業化聯結新模式,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形成“目標同向、標準同樣、行動同步、責任同擔”聯合體,帶動115個村新增茶葉種植面積2萬畝,穩定帶動全縣3萬名茶農致富增收,每年可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280余萬元。
四是示范引領助動。按照以點帶面、抱團發展的集體經濟發展思路,探索共享型發展集體經濟。將馬橋鎮的堯治河、中坪、黃龍觀、堰埡、橫溪等集體經濟收入特大村與鄰近村合作,形成一條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示范帶。
堅持因地制宜,探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新模式”
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走特色化、差異化、多元化發展之路,全面推行“五型”發展模式,蹚出了一條符合山區特色的集體經濟發展之路。
一是資源開發型。充分發揮礦產、山林、水能等自然資源優勢,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馬橋鎮堯治河、中坪等礦產資源豐富的村,積極興辦集體企業,有序開發礦山資源,并由賣原礦向深加工轉變,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有效提高了資源利用率,集體經濟收入始終保持在億元左右。
二是股份合作型。以資源引資,用資源入股,由村集體出場地和資源,發動農戶投資、投勞入股,興辦合作社、養殖場、加工廠等,通過股份分紅,逐步壯大集體經濟。兩峪鄉兩峪村以村集體500畝土地作股份入股保康楚裕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發展藍莓產業,每年獲得分紅15萬元。歇馬鎮百峰村等19個村借助毗鄰九路寨景區的區位優勢,圍繞“茶產業、茶文化、茶旅游”做文章,實行“一村主導、多村參股”,19個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5萬元以上。
三是服務創收型。采取“黨組織+公司+農戶”“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等形式,開展技術指導、物資供應、產品加工、市場營銷等服務,通過服務獲取稅收分成,增加村集體收入。歇馬鎮38個種煙村“兩委”干部在冬季育苗、春季移栽、夏季管理、秋季烤煙等環節提供全方位技術指導,2021年38個村從稅收返還中獲取集體經濟收入120萬元。
四是休閑觀光型。充分挖掘村域內的水、林、景等自然資源潛力,大力招商引資,村集體與社會資本合作,聯合發展農家樂、民宿度假、休閑觀光農業等,建設一批精品果園、生態茶園、放心菜園、道地藥園和現代煙葉基地,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店埡鎮格欄坪村5名村“兩委”干部帶頭發展茶葉產業,帶動全村家家戶戶種茶、采茶、賣茶,全村茶葉面積達到4600畝,連續三年舉辦茶文化旅游節,家家戶戶在茶葉產業鏈上實現增收致富。
五是資產經營型。村集體通過盤活閑置集體資產,以股份合作、使用權有償轉讓、公開租賃等形式,發展物業經濟,增加集體收入。后坪鎮前坪村利用集鎮周邊村的地理優勢,合理規劃,科學經營,租賃閑置集體門面房32間,每年為村集體帶來8萬元的租金收入。
緊盯任務目標,點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加速器”
緊盯到2023年底全縣80%的村經營性收入達到10萬元的目標,優化工作方案,把任務分解到部門、鄉鎮,把目標細化到村,把責任具體到人,確保每個村都有一個集體經濟發展目標、一個發展項目,匯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合力。同時,堅持激勵與約束并重,出臺《保康縣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獎懲辦法》,將村干部待遇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掛鉤。2022年,實行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績效與村干部報酬掛鉤的村有114個,發放村干部績效獎金163萬元。同時,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貢獻突出的村黨組織書記,優先推薦進入鄉鎮領導班子。2020年,7名發展集體經濟貢獻較大的村黨組織書記被選聘為鄉鎮黨委委員。通過獎優罰劣,充分調動了村干部發展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活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一池春水”。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