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重點工程項目中大力實施以工代賑,促進當地群眾就業增收。各地聚焦組織群眾務工這個“牛鼻子”,切實推動以工代賑專項資金項目落地見效。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探索實施了把好三道程序、完善三項機制、確定三條主線的“三個三”工作法,有序推進以工代賑項目實施,帶動困難群眾就近就地就業,持續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2022年以來,累計實施農村小型基礎設施以工代賑項目10個,總資金300萬元,帶動群眾就業300余人,其中脫貧戶70余人,發放工資30萬元,硬化村內道路3萬余平方米。
把好三道程序,全流程管理
嚴把項目申報建設關。一是統一界定范圍。把農村生產生活設施、交通設施、水利設施、文化設施等投資規模小、技術門檻低的項目,納入以工代賑實施范圍,明確了鎮村以工代賑的實施界限。2022年全區實施的10個以工代賑項目中,村內道路硬化項目3個,配套產業發展的生產路硬化項目7個。二是統一規范模板。為方便基層操作,山亭區制定了可操作性強的以工代賑項目實施方案模板,為基層規范操作提供遵循。三是統一審批流程。制定印發了《山亭區銜接資金項目實施管理細則》,將項目審批權限統一下放到鎮級,明確總投資100萬元以下的小型基礎設施項目,可采取“鎮級審批、區級備案”的程序進行操作,最大限度壓縮、簡化了項目前期程序。四是統一用工要求。在項目建設上把吸納就業作為硬標準,通過多種方式組織動員村內勞動力參與項目建設。2022年實施了“米山頂上小米香”項目,該項目依托米山頂村紅石榴農產品加工專業合作社,開展小米示范種植,硬化了生產道路,帶動一般農戶72人、脫貧戶26人發展優質小米種植100畝,形成了規模效應,實現戶均增收2000元,村集體增收3萬元。
嚴把項目審計驗收關。一是強化審計監督。村級項目實施完成后,由鎮級聘請審計公司對照項目實施方案,對建設內容、工程質量、工程價值進行審計,保障工程全面達標。二是強化驗收確權。按照“誰審批、誰驗收”的原則,由區、鎮、村逐級進行驗收,把工資發放標準、金額、占總投資比例和工資發放花名冊作為重要參考依據,確保工資在項目總投資占比15%的基礎上盡可能提高發放比例。2022年7月,徐莊鎮湖溝村實施了區派第一書記以工代賑項目——村內生產路硬化工程,項目總投資15萬元,僅務工工資一項就達到2.3萬元,占總投資額的15.3%。山城街道巖店村的脫貧戶張景恒,參與村莊生產路路基整理、混凝土攤鋪等工作,僅10天時間就領到了3000余元的工資。三是強化檔案管理。將項目檔案按照“項目建設—資產確權—項目運營”的流程進行歸檔整理,以備后期查閱。
嚴把項目資金報賬關。一是明確報賬流程。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的要求,資金使用要有報賬審批單、收據、發票等材料。二是發揮經管部門監管作用。鎮級經管站作為村級財務監管部門,負有指導村級報賬和賬務處理,對村級報賬的規范性、及時性進行監管的職能。三是加強績效管理。制定績效目標,及時開展績效監控,進行績效自評,對銜接資金使用進行全過程監管,確保項目及資金使用陽光操作、程序規范、效益提高。
完善三項機制,立體化監管
完善公開公示機制。按照銜接資金管理要求,對項目申報、實施、施工、建設完成情況等進行公示公告,實現全流程公開,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徐莊鎮水門口村,2022年7月實施市派第一書記以工代賑項目,召開了民主評議會議,將工程總投資40萬元,硬化面積4650平方米,建設標準總長1.55公里、寬3米、厚度15厘米,以及具體起止點等信息進行公示,并由村內黨員和群眾代表10人組成監督小組,每天定期向群眾公示施工情況,真正做到全過程公開。
完善監督監管機制。將以工代賑項目監管納入巡察、紀委監委日常監督和審計部門階段性專項審計范圍,將銜接資金使用和項目管理情況納入鎮街績效考評范圍,推動鎮街建立起產權明晰、責任明確、經營高效、管理民主、分配合理、監管到位的銜接資金項目管理制度。
完善后期管護機制。按照“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村集體作為項目管護主體,明確管護資金、管護人員、管護方式,以開發公益崗位和扶貧專崗等方式解決管護力量不足問題。專崗工資和資產維修經費,從村級產業項目資產收益中列支。
確定三條主線,多層次增效
就地就業促增收。山亭區要求村級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則,最大限度動員當地農村勞動力參與項目建設,優先吸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其他農村低收入人口。水門口村脫貧戶劉春學今年71歲,參與了2022年水門口村以工代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負責攤鋪混凝土的工作,工作10天領取工資2000元。該村還有17位脫貧戶也參與了此項目,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增收。徐莊鎮宋莊村實施的以工代賑項目,累計帶動15位脫貧戶增收。
技能培訓促就業。一是開展施工培訓。由施工企業對施工過程中涉及的混凝土鋪設、挖掘機和鏟車操控、砌磚等各工種技能進行針對性培訓,共有300名工人參加。二是開展管護培訓。圍繞職責任務、安全防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等方面設置培訓課程,對鄉村公益崗和扶貧專崗等進行崗前培訓,著力提升安置對象的崗位綜合能力和技能水平。
補齊短板促發展。按照“項目跟著產業走”的思路,結合以工代賑項目的實施,補齊了村內的道路硬化、飲水、灌溉等小型基礎設施短板,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為山亭區后續的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山城街道巖店村2022年7月硬化村內生產道路1.5公里,解決了群眾賣桃出行難的問題,極大地提高了群眾種桃的積極性。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