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這個石磨面粉廠,去年實現營收200萬元,村集體經濟的賬本上又多了一筆收入。”6月5日,指著村莊里的一個現代化工廠,陜西省乾縣大楊鎮永留村黨支部書記趙管瑞說。
而在4年前,永留村的集體經濟還是“空白”,村民收入來源單一,主要依靠平時外出務工,產業活力匱乏。
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這個小村莊靠的是什么?
“這是扶貧專項資金開出的‘花’,黨的好政策結出的‘果’。”趙管瑞說,2019年,永留村利用扶貧專項資金50萬元,成立了永留村石磨面粉有限公司,生產石磨面粉。看到綠色健康的石磨面粉深受市場歡迎,他們又增加了一條石磨面粉掛面生產線。
永留村是乾縣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乾縣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不斷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全縣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有7個,收入5萬元至10萬元的村有54個,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全覆蓋。
為防止村集體經濟“千村一業”,乾縣在大力發展蘋果、奶山羊、設施蔬菜三大特色產業的基礎上,分區域打造北部蘋果提升區、南部糧食與時令水果融合區、中部特色大蔥香菜示范區。
乾縣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交通運輸、居民點布局等因素建設集體經濟組織,健全聯農帶農機制,推進“一村一品”示范村、“一鎮一業”示范鎮建設,打造區域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和區域公用品牌,提升乾縣特色優勢農產品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如何提高?乾縣大楊鎮通過“公司+基地+村集體經濟”的模式,引進經濟效益高、市場前景好的陜西品膳閣食用菌有限公司食用菌種植項目,采用國內先進的菌類種植技術及設備,使食用菌種植成為群眾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
“我們將村集體經濟投入資金折股到公司,由公司負責育種,在基地進行種植,年終進行分紅。目前,大楊鎮楊善村村集體注入50萬元資金加入該公司,建設冬暖式溫室大棚4個,年收益可達10萬元。”大楊鎮黨委書記師春來說。
陜西品膳閣食用菌有限公司負責人曹寶國表示,他們還對有創業意愿的群眾免費提供教學服務,對學成的群眾免費提供種植大棚,無償提供技術支持,待有收益后再收取相關費用。這樣,群眾想致富無先進技術的問題得以解決,也為群眾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奶山羊產業是乾縣的一張名片。乾縣以全省培育千億級奶山羊全產業鏈和實施關中奶山羊優勢特色集群項目為契機,按照“科技引領、龍頭帶動、分戶擴群、規模產奶、智能加工、園區承載”的總體思路,健全完善良種繁育、動物防疫、飼草飼料、技術服務四大體系,加快推動奶山羊全產業鏈發展。
乾縣鄉村振興局局長劉志輝介紹,乾縣堅持以優利士乳業、乾首奶山羊等龍頭企業為依托,積極推廣規模養殖場、家庭牧場和養殖專業村三種模式,重點建設梁村鎮優勢產業養殖區及大楊鎮等5個奶山羊養殖重點鎮,建立完善“龍頭企業+合作社(養殖場)+農戶”機制,鼓勵支持加工企業與養殖場(戶)開展標準認定、訂單收購羊奶的利益聯結機制和合作模式,實現利益共享。
“我從2013年開始養奶山羊,當時只有18只,如今已經發展到100只左右,年收入達20萬元。優利士向我們提供了自動化吸奶器。使用該設備后,擠出來的羊奶干凈又衛生。”乾縣王村鎮南呂村晨曦奶山羊養殖場負責人何黨學說,像這樣規模的養殖場,他們村共有12家。
為促進蘋果產業提質增效,更好適應市場需求,乾縣還大力實施優果工程,在北部旱腰帶地區重點推廣雙矮集約化中晚熟品種,中南部地區重點推廣新優早熟品種,形成北部中晚熟蘋果產業帶、南部早熟蘋果產業帶及特色區域水果梨、桃、葡萄發展相輔相成的果業產業格局。
產業發展離不開人才,乾縣引導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等返鄉入鄉人員領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創辦特色種養、加工流通、休閑旅游、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加強高素質農民培訓,舉辦專題培訓班,吸收基層鄉土技術人員,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新鮮血液。
去年以來,乾縣從致富能人、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等對象中選出村“兩委”委員1353人,使帶富能力顯著優化。乾縣拔尖人才王瑞龍回鄉創辦企業,以電商銷售為平臺,大力推廣泔河酥梨、漠西大蔥等30多種本土特色產品,積極與周邊群眾簽訂產供銷一體化合作模式,保障了群眾增產增收。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