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國農村網 > 集體經濟

“五+”“五代”“兩自主”提起集體經濟發展速度

2023-08-30 09:15:00       來源:    作者:侯振洲 王納

  

  山西省長治市襄垣縣轄229個行政村,總人口26萬人,耕地面積64萬畝,農民人均三畝田、四畝山。作為山西省鄉村振興先行示范縣,襄垣縣全面推行“五+五代兩自主”模式,激發群眾自力更生、奮發有為的內生動力,涌現出一批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先進典型,村集體收入30萬元以上村占比達到61.6%。

  “五+”提振特色產業

  在村黨組織領導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結合自身產業基礎、區位優勢和發展意向,通過對接公司企業、爭取單位幫建、依托賢人能人、采取共建共享、聯戶抱團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探索“合作社+”模式。

  合作社+國企民企。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荒山、房屋、資金等生產要素,以折股量化形式或合同約定方式與企業公司合作經營,企業負責項目運營和管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提供配套服務。王橋鎮洛江溝村集中整理土地,優化土地資源,與山西潞玉種業簽訂合作協議,通過“合作社+企業+農戶”合作框架,集中規劃連片種植優質高粱4200余畝,發展玉米制種基地2055余畝,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1000畝,實現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園區化發展,村集體每年增收25萬元。王橋鎮米坪村依托襄礦集團等企業駐村優勢,堅持“強企帶村”,建設占地100余畝的鄉村振興產業“園中園”,采取“國企+支部+合作社+村級企業平臺”管理模式,為入駐企業提供生產生活服務,解決農村就業80余人,村集體增收70萬元。

  合作社+幫建單位。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在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的指導下,在幫建單位的支持下,爭取相關政策、資金、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因地制宜發展本村特色產業。虒亭鎮建華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出資20萬元,收回舊宅基地6處、3500平方米,在縣融媒集團幫助下,開發建設民宿群及配套項目,實現農業村向文旅村高質轉型,村集體每年增收15萬元;西營鎮馬鞍山村經濟合作社在縣衛體局幫助下發展連翹產業;古韓鎮八里莊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在縣文旅局幫助下,打造“知青文化”名片,發展鄉村旅游。

  合作社+賢人能人。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依托“賢人”“能人”效應,組織村民把承包地、荒山荒坡、廢舊房屋折股,共同發展休閑旅游、農家樂等,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王村鎮南姚村袁家溝返鄉能人引資1.6億元,建設親子樂園、窯洞風貌、觀景勝地、療養基地等,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紅土坪村經濟合作社與萬興隆林牧有限公司合作,投資7000余萬元,打造集生態旅游、文化旅游、鄉村旅游等為一體的復合型文化園。

  合作社+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聯手聯合,根據相關立地條件、資源稟賦、種植結構,發展特色種養殖、鄉村旅游、工業產品加工等,實現村集體經濟和專業合作社共同增收。夏店鎮平安村經濟合作社與源田養殖專業合作社,共同投資1000萬元建成存欄10萬只的肉雞養殖場,每年集體增加收入10萬元。虒亭鎮上馬經濟聯合社高架大棚草莓種植項目,采取“聯合黨支部+經濟聯合社+農戶”模式,由22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共同組建聯合社,每村以2000元一股自愿參股,按股分紅,參與村通過股權分紅、組織勞務等方式最高收益達20萬元,參與農戶戶均增收可達3萬元以上,實現了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贏。

  合作社+產業大戶。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組織以農戶流轉承包土地、房屋租賃等入股方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一村一品”產業,實現村集體經濟和村民雙增收。侯堡鎮安溝村和虒亭鎮種家嶺村經濟合作社以村集體和農戶房屋租賃等方式入股合作社,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經濟;夏店鎮范嶺村支持綠海養殖合作社建設集種羊培育、肉羊養殖、日光溫室大棚及小雜糧種植、農業機械服務、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為一體的綠色循環經濟民營企業;夏店鎮平安村推行“黨支部領辦、公司化運作、四社聯合、抱團發展”的模式,用產業鏈促進村村聯合,開展肉雞、肉牛養殖和食用菇種植,探索“養殖+種植+加工”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路徑,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全面發展,奏響了鄉村振興奮進曲。

  “五代”提高集體收入

  充分發揮村級帶頭人和經紀人作用,找準村級集體經濟與市場的聯結點,為農戶服務、為市場主體服務,通過服務有效增加村集體收入。

  工業產品“代工”。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通過組織勞力、購買設備、提供場地等,為企業加工產品,按股取得收入。下良鎮上良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以廠房入股,引進勞保服裝加工廠,讓村民就地務工成為可能,實現了按股分紅。

  農副產品“代銷”。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統一規劃鄉村產業,負責組織協調和提供場地,與企業公司簽訂合同保底收購農產品,以銷促產、以產促銷,村集體在產品銷售議價中獲得收入。虒亭鎮司馬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采取“股份經濟聯合社+農戶”模式運營高架大棚,合作社統一提供農資、技術、銷售服務,農戶負責種植、管護、采收、勞務等工作,參與農戶40余戶,年度總收入210余萬元,集體經營性收益15萬元。偉力文化傳播公司、金海集團、金鑫集團等民營企業,與古韓鎮閣老凹村、善福鎮南娥村等村簽訂協議,保底銷售陳醋、掛面、小米等農產品,村集體每年增收5萬元。

  農業生產“代管”。村集體和農機大戶合作,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實行土地托管,村集體負責組織協調,農機大戶具體實施,收取各種服務費用后按約定分紅。如侯堡鎮橋上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采取“公司+農戶”模式,成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積極推廣土地托管模式。

  集體資產“代營”。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把荒山荒坡、商鋪礦山等生產要素,以入股、承包、出租等多種形式交由企業或個人進行經營,村集體獲得分紅收益、承包收益和租金收益。古韓鎮南關村飲食文化一條街整體出租給民營公司進行運營,村集體每年獲取租金收益20萬元;下良鎮上良村依托襄礦集團上良煤業,發展田園綜合體產業項目,采取“村級主導+公司化運轉+按股分紅”模式,為村民提供近200個就業崗位,村集體經濟增收150萬元。

  后勤事務“代辦”。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主動對接周邊企業,以集體承包形式,承擔企業衛生保潔、造林綠化、物品運輸等工作,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實現村集體增收。侯堡鎮東周村為農貿市場提供環衛保潔和物業管理服務,每年增收10萬元;夏店鎮付村為周邊企業提供運輸服務,每年增收30萬元。

  “兩自主”提升組織能力

  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作用,盡職盡責主動謀劃發展,做到“自主決策、自主經營”,實現由“要我發展”轉變為“我要發展”,形成了主動發展、本領增強,務實發展、群眾認可,持續發展、鄉村振興的良好局面。如善福鎮賈垴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自主建成運營存欄300只育肥羊養殖場,增加村集體收入10萬元;下良鎮水碾溝村投資300萬元,建設現代化標準雞舍,配套設施、購置設備,肉雞存欄20萬只,年出欄120萬只,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


中國農村網
責任編輯:段伊鳴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