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5時,在海南省海口市菩提樹小區內的閑云超市門口,居民張翠萍一直在等他的老熟人。“昨天在小區微信群里接龍,從澄邁縣橋頭鎮的家庭農場訂了一批綠色蔬菜,打算晚上涮火鍋吃。”
滴滴!說話間,一輛車身貼著“紅橋鼎生態健康種養家庭農場”(以下簡稱紅橋鼎家庭農場)標識的面包車緩緩駛來,張翠萍熟絡地與送貨員王叁打起招呼。
“最近你們家的豇豆味道不錯,地瓜葉也新鮮!”聽到熟客張翠萍的夸贊,王叁挺直了腰板兒驕傲地說:“有機會來橋頭鎮敦修村看看,我們家地里種的蔬菜綠色新鮮!”
張翠萍說,自己使用的接龍小程序是由紅橋鼎家庭農場自主設計的。打開小程序主頁,記者看到一張張產自該農場的農作物實拍圖。
“所見即所得是家庭農場的優勢之一,我們會根據菜地的情況不斷更新菜品。”紅橋鼎家庭農場創辦人王貴告訴記者,自己和妻子負責對內,包攬農場各項種植工作,而弟弟王叁負責對外送貨,一家人實現抱團發展。
與普通種植園專攻某一產業不同,該家庭農場實現產業“全面開花”:種植80畝水稻、35畝豇豆、10多畝果樹,養殖500只土雞,1500只鴿子……“多元化經營可以分散農業生產風險。”紅橋鼎家庭農場成立之初,王貴就走上多種經營的道路。
七年時間,該農場建設面積由最初的45畝逐漸擴大至180畝,年均純收入可達60余萬元。
除了不斷探索家庭農場經營模式,今年王貴還打造特色農家樂,并將自家農場的視頻發布到線上平臺,讓更多人了解。隨著家庭農場的名氣變大,不少客戶還會來到這里,從購買者變身為體驗者。
7月5日中午,從海口驅車來到紅橋鼎家庭農場的食客王虎一家剛停好車,就直奔菜地。
頭戴小草帽,拎起小竹籃,扎進豇豆田……半小時后,他便收獲滿滿一筐的綠色蔬菜。“這還不過癮,一會兒我還要親自掌勺,體驗一把柴火灶燒飯。”王虎告訴記者,城市生活中難得有這樣的體驗,對于大人來說可以休息放松,廣袤的田地則成為孩子的天然樂園。
與此同時,紅橋鼎家庭農場還帶動附近村民致富增收。“把地流轉給貴哥后,不僅能收租金,而且還能到他的農場里掙工錢,一天有150元收入。”敦修村村民譚龍學說。
有了村民的支持,王貴充滿了干勁,他指著自家農場不遠處的一片空地告訴記者,因為環島旅游公路經過橋頭鎮,所以再過段時間,他們將搭建露營帳篷,并將敦修村納入騎行路線一環,加大入村人流量。
隨著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一個個“小”農場在現代農業轉型中嶄露頭角。截至目前,澄邁縣家庭農場名錄系統填報1055家,在市監部門注冊127家,被認定為縣級示范家庭農場6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4家。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