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國農村網 > 經營主體

巧用兩種思路開展土地全程托管試點

2023-09-04 12:00:32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    作者:閆慶 于冬梅

  

  2018年以來,山東省平度市借助中央財政扶持農業生產發展項目資金,積極引導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等多種農業生產服務模式,引進了山東魯供濰農農業服務有限公司、金豐公社等服務公司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2021年以來,同和街道在華里村等4個新村(含6個網絡村)試點推廣了大田作物全程生產托管服務,攜手山東魯供濰農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托管土地1017畝,通過發揮“保底收益+盈余分紅”模式的優勢,在提高糧食種植收益的同時,極大解放了農村勞動力,蹚出了富民強村的新路子。

  打造土地經營“新模式”

  傳統農業村莊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怎樣獲得穩定可持續的收入?為了幫發展、促增收,青島市派駐平度市同和街道鄉村振興工作隊經過一番調研,將目光鎖定在土地資源的利用上。根據當地土地資源稟賦和糧食多集中連片種植的特點,同和街道鎮村干部積極主動作為,有效整合資源,于2021年10月組織轄區內6個網格村與山東魯供濰農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簽訂了土地托管協議,在為千余畝土地雇上“田保姆”的同時,也成功探索出“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土地全程托管+保底收益+盈余分紅”的土地經營新模式: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將農戶入股或流轉的土地全部交由服務公司經營管理,合同期內,服務公司在實際托管種植的地片上自主開展產前農資供應、產中耕種管收和產后購銷等全程托管服務,并提供每年每畝800元的保底承諾(其中小麥季保底收益400元,玉米季保底收益400元),季末糧食收獲銷售后,按總經營收益扣除各項約定費用后計算盈余。盈余按照合作社60%、服務公司40%的比例進行分成,合作社分得的盈余按合作社章程規定對村集體和入股農戶進行二次分配。

  化解農民群眾“新難題”

  土地托管好,但難在群眾不知曉。服務公司靠不靠譜,托管效果怎么樣,承諾分紅能否落實?不少農戶心存疑慮。為有力有序推進托管工作,同和街道及時組織有關部門和相關村干部赴先進地區調研考察,同時邀請托管服務企業來平度開展政策宣講并組織工作人員進村入戶宣傳發動。在此基礎上,為讓農戶吃上“定心丸”,同和街道充分考慮6個網格村農戶托管意愿,錨定“向土地要收益”的目標,堅持分類施策,搶抓農時促成合同簽訂。一是搭建“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服務公司+農戶”溝通合作機制。土地托管工作基礎較好、群眾整體認可度較高的村莊,如南高家莊村、老胡家村,由村干部協調農戶直接將土地入股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后由合作社統一交付服務公司托管,農戶享受季后“保底收益+盈余分紅”。二是搭建“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服務公司+第三方+農戶”溝通合作機制。土地托管工作難度較大、群眾整體認可度較低的村莊,如付家疃村、中華里村、興華里村和北華里村,由村干部協調農戶將土地按900元/畝的流轉價格轉入合作社,農戶獲得季前固定流轉費用,不再參與合作社季后盈余分紅。為最大限度地緩解合作社流轉費用支付壓力,同和街道積極引入青島浩源藥業有限公司作為第三方機構提供資金支持,同時按合同約定參與季后盈余分紅。

  激發增量擴面“新動能”

  2022年,同和街道土地托管初試水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受旱情疊加疫情的不利影響,又遇秋澇的極端天氣,2022年同和街道托管土地小麥總產量377480公斤,平均畝產750斤左右,玉米總產量406700公斤,平均畝產800斤左右。盡管如此,依靠服務公司精細化的成本管控和運營,小麥季實現銷售糧款總額112.4萬元,計入小麥補貼后總收入達到128.6萬元,扣除各項成本后實現利潤17.8萬元;玉米季扣除各項成本后實現利潤25.4萬元。按照托管協議及合作社章程有關約定,2022年小麥、玉米兩季6個網格村共獲得村集體分成26.5萬元,實現了村集體收入的較大幅度增加;入股農戶共分得收益90.81萬元,旱情條件下實現了保產穩產,保證了種糧收益;服務公司及第三方機構共獲得分成16.7萬元,實現了資本的保值增值,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公司的區域影響力。經過小麥、玉米兩季農戶實際收益對比,總體來看,以土地入股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農戶綜合收益普遍高于以土地流轉方式獲得固定流轉費用的農戶收益。如南高家莊村農戶在分得4.96萬元保底收益后,每畝土地還有277.5元的盈余分配,農戶和村集體單畝收益相較于普通流轉優勢明顯。經后期調研,不少農戶對土地入股“后付費”模式的認可度大幅增加,以入股方式參與托管的積極性大幅提高,繼續增加托管土地面積的意愿增強。


中國農村網
責任編輯:段伊鳴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