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國農村網 > 經營主體

雙層托管“托”出富裕路

2023-09-04 12:01:03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    作者:郭蘇葶

  

  近年來,山西省壽陽縣南燕竹鎮南燕竹村因地制宜探索出農民把土地托管給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將土地托管給金穗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雙層托管”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民對托管組織的信任問題,實現了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推動了土地增效、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集中破解一家一戶做不了、做不好或做了不劃算的難題。

  一、主要做法

  一是發揮黨支部“主心骨”作用,著力解決黨組織弱化、虛化等問題。南燕竹村位于城西10公里處,地理位置優越。農民外出務工人數逐年遞增。由于人口外流造成的無力經營、無暇耕種問題十分突出。針對這些問題,南燕竹村堅持黨建引領,創新土地“雙層托管”模式。村黨組織充分發揮組織協調職能,通過村民座談、入戶走訪,進行政策宣傳,做通思想工作,打消村民把土地直接托管給市場主體的顧慮。村集體作為托管中間方,依托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與全村522戶農戶簽訂委托協議,整體托管8156畝農戶承包地,擔負起“保姆管家”的服務職責。為解決自主經營能力不足的問題,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將8156畝農戶承包地、643畝集體非承包地,整體打包、二次托管給金穗種植專業合作社(國家級示范社)經營,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有機旱作農業。土地“雙層托管”模式充分發揮了村集體在組織農戶統一接受規模化服務、協調服務主體與農戶利益等方面的優勢,解決了長期以來村黨支部組織弱化、虛化的問題。

  二是聚合多主體“多方提”優勢,著力解決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不緊、不實的問題。長期以來,村集體、村民、合作社、企業等主體利益聯結較為松散,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壯大村集體經濟困難、農民持續增收難等問題突出。針對這些問題,村“兩委”多次召開會議,認真聽取村民、合作社、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的訴求和需求,最終形成了村集體提取合作社收益20%和以非承包耕地保底收益為主的兩部分收益,其中,非承包耕地每畝收益由300元增長到1000~1300元,僅此一項,村集體收入就增加近60萬元。農民采取“保底+分紅+打工”的形式獲取收益,將土地分為四類,分別按照1300元、1200元、1100元和1000元作為保底價格,合作社30%收益給農戶二次分紅,有技能的農民還可以到合作社務工,實現土地“一地三收”,人均增收5000元。合作社提取46%的收益作為發展基金,2%給農機戶二次分紅,2%作為科技人員補貼和科研經費,著力解決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不緊、不實的問題。

  三是強化科技“助推器”作用,著力解決標準不統一、技術不規范的問題。村集體與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農業科研院校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全省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園區,引進膜側精播、平衡施肥、無人機噴藥等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推廣蔬菜水果新品種、種植新技術,為規模化發展現代農業提供技術支撐。組建農機服務隊,統一進行耕、種、防、收作業,按組分片,全面推廣有機旱作農業技術,土地利用效率至少提升5%,服務費由合作社統一定價、統一結算、統一派工,實行“三統一”服務標準,每畝節約成本120元左右,同時降低了農藥、化肥、地膜使用量,減少了環境污染,解決了服務標準、技術規范不統一的問題。

  二、取得成效

  一是實現參與方互利多贏。南燕竹村打造“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山西農業大學+供銷合作社”的模式,把金融和保險納入進來,各參與方建立起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良性互動機制,村集體每年可獲得非承包耕地保底收益和合作社利潤分配收益,農民可實現“保底+分紅”收益,合作社獲得托管服務收益,科研院所獲得技術支持收益,供銷合作社通過提供農資供應和銷售全程服務,盤活多年的“僵尸企業”,形成了多方共贏的局面。

  二是拓寬集體增收渠道。除整體托管收益外,村集體還利用100畝非承包耕地,集中連片、規劃建設有機蔬菜園區,拿出其中20畝建設專供基地,與華陽集團新元公司簽訂保供協議,為其提供季節時令蔬菜。與國任財產保險公司、太平洋保險公司簽訂農作物保險合同,每畝保費70元,防范自然災害風險,保障了經營收益。

  三是夯實了基層黨組織的執政基礎。南燕竹村黨支部針對農民生產中的痛點、堵點,把農業生產托管作為服務群眾、推動農業現代化、實現適度規模經營的有效載體,解決了“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問題,該村先后榮獲了“山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晉中市生態文明村”“山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先進村、美麗村、富裕村,進一步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中國農村網
責任編輯:段伊鳴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