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合作社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內部治理、收益分配等,有助于推動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本文重點從會計核算、收益分配、內部控制及投融資管理的視角,對近年來加強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進行梳理,以期對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農民專業合作社收益分配現狀分析
收益分配機制是保障社員收益的重要制度,公平公正的收益分配有利于農民合作社的長遠發展。我國農民合作社主要有三種收益分配方式:按交易量(額)返還、按股分紅或兩者結合。
按交易量(額)返還是農民合作社區別于其他經濟組織的重要特征,我國大多數農民合作社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基礎上,以交易量(額)返還為核心構建收益分配機制。通常情況下,經營規模較小的農民合作社采用按交易量(額)返還的收益分配方式,可以更好地維持合作社持續發展。
按股分紅的方式往往對于合作社創立人更有利,創立人持有的股份比例較高,分紅的比例也高。普通成員由于在合作社中占有的股份比例較低,無法從合作社分配到足夠的收益。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不斷擴張,傳統的收益分配方式已無法滿足合作社的需求,便形成了按交易量(額)返還與按股分紅結合的新型分配形式。這種利益分配方式兼顧了生產者和投資者利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普通成員的利益。
隨著資金投入量的逐漸增加,交易的貢獻程度逐漸弱化,以往固守出資方式的限制和按交易量(額)返還的收益分配原則,已無法實現合作社對小農戶的保護和帶動作用。一些研究表明,農民合作社若被核心成員控制,會導致忽視普通成員的利益,核心社員一般比普通成員受益更多。
合作社收益分配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合作社的整體收益及成員的個人收益。除了改善收益分配方式之外,合作社成員的收益也受到合作社縱向協作程度的影響。因此,除了完善收益分配方案外,還可以引導合作社加強與外部經營主體的合作,提升合作社整體效益,從而增加合作社成員的收益。
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核算現狀分析
為了提高合作社的財務透明度,必須對合作社財務信息的一致性進行審計。因此制定適應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合作社會計核算制度刻不容緩。
為加強合作社會計核算工作,促進合作社健康發展,2021年財政部修訂印發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制度》,修訂后的會計制度較原來發生了顯著變化,向國際標準邁出了重要一步。在生物資產的核算上也逐漸向企業會計準則靠攏。在遵循一致性原則的基礎上,按照原始價值記賬,對于資產的盤盈和盤虧選擇了按照企業賬務處理程序來進行。
總體來看,現階段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還需不斷完善會計制度,加快國際趨同步伐,增強制度的適應性,促進農村會計核算電子化,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核算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控制現狀分析
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管理模式逐步向企業靠近,但往往缺乏防范財務風險的經驗,因此亟需完善合作社內部控制制度。
有學者將農民合作社與企業的內部治理機制進行對比,認為構建科學合理的監督機制是解決內部控制問題的關鍵一環。由于農民合作社的組織形式較為特殊,普通成員往往無法對合作社的實際經營者展開監督,這就需要在與經營管理層相平行或更高的一個層級額外構建一個監督機構,并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來監督經營者的行為。
具體而言,每個合作社應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規劃及內部控制制度,利用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防范潛在的財務風險,同時,建立科學可行的監督機制也是一項重要工作,它可以切實幫助合作社的財務管理工作不斷完善。
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融資管理現狀分析
投融資活動是制約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朝著企業化方向發展的重要因素。具備良好的產業基礎、有強烈的加工或品牌建設需求,同時獲得了政府資金支持的合作社更有可能進行集體投資,而當前合作社的生產經營規模普遍偏小、財政扶持有限,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合作社開展生產性集體投資的現象不會普遍存在。
農民合作社作為社會組織,同樣需要金融支持。但是,從融資角度來看,合作社的固有特點也造成了合作社進入資本市場的困難。我國農民合作社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均不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融資過程中面臨著融資成本居高不下、貸款條件偏高、信貸擔保體系不完善、信貸風險分擔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阻礙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融資活動,不利于合作社長遠發展。這與農民合作社自身的規范程度、資金實力、產權結構和政府的支持政策等因素有關。
具體來看,我國農民合作社的融資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首先,從合作社自身來看,合作社普遍由核心成員控制,這種特殊的組織結構導致其他成員的投資積極性不高,不利于合作社對外融資。其次,從合作社外部來看,未構建適合農民合作社發展的金融服務系統,農民合作社正規信貸融資不足也是導致合作社融資不足的重要原因。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