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五大路徑”推動村集體經濟快速增長
時間:2024-03-20 10:45:21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 作者:□ 車景春 字號:【

  花橋鎮位于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東部,總人口4.09萬人。近年來,花橋鎮積極探索壯大集體經濟的“五大路徑”,使集體經濟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2022年全鎮12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達1300萬元,截至2023年11月,全鎮12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達5500萬元,村級集體經濟實現快速增長。

  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為打造集體經濟強鎮探索“新路徑”。2022年以來,花橋鎮分別在花橋村、五四村、咸定村等6個村(社區)開展了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試點。咸定村在2023年年初成立了蕪湖咸定農業專業合作社,以當地水面養殖優勢產業為主導產業。水產養殖前期投入資金量較大,為了解決廣大養殖戶融資難題,合作社積極與中國農業銀行灣沚支行等商業銀行進行信用合作,以較低的貸款利率為水產養殖戶提供量身訂制的信貸產品;為了減少自然災害影響,合作社專門投保了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的水面養殖,遇到自然災害,中國人保將提供不低于投入成本價的保額賠付。咸定村將村集體2000余畝水面發包由原來的搖號和競爭保證金模式,改為入市交易,為村集體創造年收益189萬元。

  同時,咸定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利用兩個閑置村部辦公用房,通過精準招商,引入鹽城雙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年加工產能達2500噸的水產品初加工項目;引入蕪湖谷香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簽訂了年加工120多萬只雞的肉雞加工項目。村集體分別占股10%,通過保底收益加分紅模式進行戰略合作,不僅增加了村集體收入,還帶動當地100多位村民就業,增加村民工資性收入400多萬元。合作社2023年還承接公益性項目9個,投資總額達1016萬元,為村集體增加經營收入800多萬元,預計給合作社帶來凈收益200萬元。2023年1-11月,咸定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405萬元。

  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聯合抱團,為打造集體經濟強鎮注入“新引擎”。花橋鎮在2021年成立了“蕪湖市灣沚區花橋鎮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這不僅是花橋鎮致力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一種有益探索,更是破解鄉村產業發展中難題的必然選擇。作為花橋鎮龍頭企業的蕪湖潤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年產3000噸雙孢菇的生產廠家,一期4000平方米恒溫培養室正式建成投產后,公司又陸續投資雙孢菇廠房,面積擴大到1.3萬平方米,一共上馬了10條國際先進的發酵隧道,年產雙孢菇從1000噸發展到3000噸,年銷售收入達5000萬元。短期內持續高密度資金投放,導致公司出現暫時資金周轉困難。花橋鎮許多村因大量集體資金一時找不到好的投資項目一直閑置,花橋鎮黨委通過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將各村聯合起來,抱團投資到蕪湖潤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鎮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花費340萬元購買公司廠房一棟,以售后回租方式增加年租金收入20.4萬元。此舉不僅解決了公司的燃眉之急,也增加了集體經濟收入,帶動了群眾增收。目前潤揚生物總用工量70人,均為周邊村民,人均工資4500元。

  農村產權入市交易,為打造集體經濟強鎮搭建“新平臺”。以往水面資源出租大多是由本村村民參加競價,競標人與原承租人多為熟人,這導致村集體水面出租競價不高,村集體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受損。而將水面資源出租交由交易所操作,則可避免熟人交易的弊端。花橋鎮依托安徽長江農林產權交易所,一方面充分發揮其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信息傳遞、價格發現、交易中介的功能,另一方面規范產權交易行為,防止優親厚友、暗箱操作。從2021年開始,花橋鎮集體資源、經營性資產全部入市交易。紅光村集體水面872畝,往年年均承包價不到40萬元,2021年通過安徽長江農林產權交易所入市交易,年發包價接近90萬元,市場溢價率高達125%。

  農村閑置房盤活,為打造集體經濟強鎮激發“新活力”。花橋鎮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與橫崗社區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聯手,依托境內“鳩茲灣藝創共富鄉村”項目,瞄準安徽頂峰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需要發展民宿項目的機會,對項目周邊自然村閑置住宅進行集中統一收儲,發包給公司運營。目前,“鳩茲灣藝創共富鄉村”項目已盤活閑置農房33戶。花橋鎮通過統一收儲閑散農房、統一打包出租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財產性收入增加“雙贏”效果。閑置住宅盤活過程中,橫崗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年經營收入增加近10萬元,村民可獲得年均5000~10000元不等租金收入,推動了鄉村旅游等相關產業發展,為發展民宿經濟帶來了機遇。隨著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在鳩茲灣成功舉辦,一下成為“網紅村”的品牌效應引爆了當地旅游市場,鳩茲灣“鳳還巢”民宿變得一房難求。

  農村“三變”改革,為打造集體經濟強鎮釋放“新動能”。花橋鎮千方百計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引導廣大農民和當地經營能人積極投資入股,實現村集體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目標,不斷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花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利用靠近產糧大鎮水陽鎮的地理優勢,利用村閑置的土地資源和多年積累的資金,依托國家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財政項目資金建設糧食烘干廠,并通過成立蕪湖縣施茶湖糧食烘干專業合作社吸納村民入股資金。施茶湖糧食烘干專業合作社項目總投資約350萬元。項目上馬后不僅合作社社員拿到了分紅,村集體還實現了年收益10萬元的進賬。

  (作者單位: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花橋鎮人民政府)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