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將全面實施
3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方案(2024—2030年)》。會議指出,保障糧食安全是頭等大事。要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扎實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實分品種增產任務和分區域增產布局,謀劃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種業振興等支撐性重大工程,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
11部門聯合發文部署第二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
近日,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個部門印發《關于開展第二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部署要求,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以信息化驅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為主線,探索形成數字鄉村可持續發展模式,不斷增強鄉村振興內生動力。試點工作以市或縣為單位,按照領域特色型、區域綜合型、機制共建型等不同試點類型方向分類開展。
農業農村部等七部門嚴打
重處農資“忽悠團”
近日,農業農村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七部門迅速行動,在原有工作基礎上,從“嚴”的角度,研究謀劃進一步加強農資打假新措施新辦法。農業農村部派出10個調研指導組赴地方開展農資打假工作調研,深挖農資“忽悠團”、網絡非法售種等違法犯罪行為特點,組織各地圍繞春耕備耕急需的種子、肥料、農藥開展大排查,及時發現問題隱患和薄弱環節,采取針對性的治理措施,切實保障春耕生產。
8.3億元農業生產防災救災
資金下達
為支持各地積極應對相關農業災害帶來的影響、助力春耕備耕,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于近日下達中央財政農業生產防災救災資金8.3億元,支持江蘇、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等12省(區)加快做好農作物改種補種、農業及畜牧漁業設施災損修復等相關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為促進夏季糧油生產開好頭、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撐。
江蘇:擴大“小田變大田”改革試點
為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關于穩妥開展解決承包地細碎化試點工作部署和今年省委一號文件精神,江蘇省將“小田變大田”試點范圍擴大到蘇中蘇北8個設區市。近日,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在鹽城市亭湖區舉辦“小田變大田”試點工作培訓班,對試點工作進行專題部署。
此次江蘇省組織8市20個左右的村居開展試點,繼續探索模式、積累經驗。試點將于2024年年底完成。按照部署,試點工作嚴格政策要求,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以更好保障和實現農戶承包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科學謀劃落實試點工作的施工圖和時間表。加強政策宣傳和引導,充分吸收農民的意見建議,廣泛發動農民群眾共同參與實施方案的制定;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切實維護農民利益,讓農民共享改革紅利,推動形成試點工作的合力;充分考慮農時特點,科學設計試點程序,合理安排試點工作節奏,做到早謀劃、早啟動,保障收種環節有序銜接。
吉林: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助力村均增收節支4.32萬元
經過3年的運營,吉林省構建起全省一體化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組織體系,打造省、市、縣、鄉、村互聯互通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較好地服務于吉林省農業農村改革大局。完成了全省交易系統搭建。省農村產權市場公司統一設計建設交易系統提供給全省各級使用,各地不再重復投入建設和運維。為全省各市、縣、鄉鎮建設交易子網站1122個,整個系統運行穩定順暢。創新標準化服務模式。制定三大類22項產權交易管理辦法和操作細則;設計14套300個交易標準化文本;制定標準交易流程,全流程電子存檔。
截至目前,已經有6大類33種產品上線交易;縣區交易業務覆蓋面100%,鄉鎮覆蓋面85%,村級覆蓋面51%以上;累計成交項目8.4萬宗,交易額達30.2億元,為村集體和農戶增收節支2.38億元,村均增收節支4.32萬元,有效增加集體收入,促進農民增收。
山西:啟動“農資忽悠團”整治百日行動
當前,正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也是農資銷售的高峰期。為打擊“農資忽悠團”,持續保持農資打假高壓態勢,近日山西省啟動“農資忽悠團”整治百日行動,切實維護農民權益,確保農業生產安全。
具體措施:一是緊盯重點保春耕。圍繞種子、農藥、肥料、獸藥、飼料等農資,聚焦肥料養分含量不足、農(獸)藥隱性添加等問題,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坑農害農違法犯罪行為。二是緊盯隱患強巡查。采取監督抽查、飛行檢查、暗查暗訪等多種方式,著力查找問題隱患,確保農資市場規范運營。三是緊盯網絡強監管。全面開展網絡農資打假活動,督促電商平臺切實履行責任。四是緊盯質量強抽檢。有計劃地開展農資質量監督抽查工作,加大監督檢查頻次,提高監督抽查效率,及時發布農資消費警示信息。五是緊盯案件重查處。對于巡查檢查、監督抽查、群眾舉報等發現的違法違規線索,加大執法查處力度。六是緊盯普法抓宣傳。多渠道宣傳農資打假治理成效,普及農資法律法規和打假維權常識。
遼寧沈陽:首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成交
遼寧省沈陽市首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掛牌成交簽約儀式近日舉行,這是《土地管理法》實施以來,遼寧全省11個試點地區中,首次實現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成交。
據悉,這宗地塊總用地面積3454平方米(約5.18畝),成交金額約208萬元,規劃為商業用地,出讓年限40年,地塊所有權人是當地村集體,入市成交后,使用權出讓給競得人。這次土地入市,沈陽市自然資源局沈北分局創新采用了“村集體委托專業技術單位+業務職能部門專人負責”的方式,為農村集體土地入市提供了全程保姆式的服務和指導,從入市范圍、入市主體、操作流程、交易規則、土地增值收益調節金征收辦法以及土地收益集體和個人分配意見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明確和細化。目前,當地已經對沈北新區8個街道現有存量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行了精準摸排,共梳理出了153宗潛力地塊作為入市儲備地塊,為下一步積極盤活存量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奠定了基礎。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