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福貢縣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小網格”覆蓋民生小情大事,幼童走失、老人迷路、水管破損、鄰里糾紛等實現“一網通辦”;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石登鄉網格員化身疏導員、信息員、服務員、安全員、調解員、保潔員,通過“網格+黨建+N”模式,提供網格防災減災、環衛、治安和法律援助等多元服務;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劃分基礎網格79個、行業網格111個,基層黨建、守邊護家、矛盾調解、美麗鄉村等都在“一張網”里,實現鄉村治理全民參與……這是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推行網格化基層社會治理取得的喜人碩果。
2022年以來,怒江立足邊疆民族地區實際,推行州、縣(市)、鄉(鎮、街道)、村(社區)、村民小組五級網格服務,將基層黨建、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隱患排查、矛盾糾紛調解、人居環境提升等延伸至基層末梢,實現“一網覆蓋、一網兜底”,提升基層治理的精度、深度和溫度,讓“楓橋經驗”在怒江大地開花結果。
“小網格”承載基層大服務
清晨,福貢縣匹河怒族鄉老姆登村鄉村旅游帶頭人、網格員郁伍林吃完早點,匆忙趕到村里的換乘服務中心。
“游客到換乘服務中心后怎么有序到村里的各個景點、農家樂、客棧,這個要捋清楚,避免游客走冤枉路。”之前,郁伍林走訪了換乘服務中心、農家樂、客棧和民宿,通過協調會確定方案,把問題解決在家門口。
近年來,隨著老姆登村“出圈”,讓游客舒心游玩、科學合理使用換乘系統成了亟待解決的民生大事。為此,郁伍林發揮網格員優勢,協調處理好家門口的問題。
這是一名基層網格員的工作日常,也是怒江社會治理“小網格”承載基層大服務的一個縮影。
按照黨政主導、公安主推、村社主責的思路,怒江建起州、縣(市)、鄉(鎮、街道)、村(社區)、村民小組五級網格,31個鄉鎮(街道)300個村(社區)被劃分為9092個基礎網格,探索建立“公益性崗位+專職管理員+網格員”的大崗位覆蓋機制,選聘網格長1461人、網格員12256人,形成了社會治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組織體系優勢,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2022年和2023年,怒江州群眾安全感滿意度調查綜合滿意率位列全省第一。
“小網格”提升群眾幸福感
2022年7月,泥石流導致供水管斷裂,福貢縣上帕社區生態園小區600多戶人家面臨無水可用的問題。小區網格員通過“怒江網格”App及時上報情況,消防、水務等部門聯動服務,及時解決了用水難問題。
貢山縣捧當鄉把4個村委會、38個村民小組劃分為110個網格,建立了“一村一警+‘兩委’班子+黨員+N”網格化管理模式,選配理得清瑣事、頂得住細事、解得了難事的村民為全科網格長(員),群防群治建設新時代和諧鄉村。2023年,捧當鄉派出所警情同比下降49.08%。
瀘水市六庫街道認真落實怒江州創建“紅心、暖心、放心、精心、齊心”“五心網格”部署要求,實施老舊小區電網、路網改造和綠化、美化建設,摘掉了老舊小區無人管、臟亂差、矛盾糾紛多的舊標簽。
一張“網”,覆蓋民生大事小情;眾多“格”,消除基層社會治理盲區。
近年來,怒江以黨建為引領、以黨組織為核心、以黨員為先鋒,建好網、選好人、賦智能、定職能、暢機制,健全“村(社區)黨總支—自然村(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組織體系,建立了“怒江網格”App,形成了上下協調、左右協同的共治合力。2023年以來,怒江網格員累計核實轄區人員信息123.81萬條,上報各類網格事件131.31萬件,化解矛盾糾紛1794件,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1.67萬件,提供民事代辦服務708件。
“小網格”鞏固基層陣地
方便、及時、有效,是怒江網格化管理工作的關鍵。
近年來,怒江堅持把調查研究作為破解難題、推動工作的重要抓手,堅持在基層收集民意,將村民組長、黨員小組長、村民代表、致富帶頭人、退役軍人、樓棟長等服務意識強、樂于奉獻、敢于發聲、群眾認可度高的人培養為網格員。他們身兼政策宣傳員、村務管理員、村民服務員、糾紛調解員、生態保護員、邊境守護者、和諧社會守望者多個角色,進萬家門、知萬家情,在基層為民排憂解難,讓群眾隨時隨地能找到黨的組織、看到黨的形象、聽到黨的聲音。
2023年6月13日凌晨兩點多,福貢縣石月亮鄉亞朵村武裝干事、網格員張有明接到群眾電話,一位70多歲的老人突發疾病需要到醫院就醫。張有明立即將情況發送到網格內,村民們自發趕到老人家中,將老人及時送往醫院,讓老人轉危為安。
“有什么急事、難事,在微信群里說一下,網格員就會組織大家來幫忙。”說到網格化管理給鄉親們帶來的便利,亞朵村的鄧大爺豎起了大拇指。
2023年某月,片馬鎮的一個網格員在村附近放牛時,看到一個形跡可疑的人在邊境徘徊。網格員立即上前勸阻,將其領到家里安撫情緒并報警處理,成功勸阻了他想偷越國境的想法。
“網格化管理鞏固了基層陣地,黨的聲音‘一喊到底’,基層警務‘一網打盡’,有效承接了群眾的多樣化需求,各項工作實現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怒江傈傈僳族自治州公安局副局長歐學軍說,網格化服務管理成效在不斷實踐中得到了各族群眾的認可。
如今,怒江州、縣(市)、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網格中心已實體化運行,“一網覆蓋、一網兜底”讓“群眾找上門”逐漸轉變為“找上群眾的門”,為邊疆長治、鄉村振興注入了持續動力。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