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開始沒想著謀取私利,只是覺得這筆錢在自己手里存取方便些,但后來僥幸心理作祟做了錯事,真是愧對組織和村民的信任……”接過紀律處分決定書時,原浙江省紹興市谷來鎮上顯潭村村主任樓某懊悔不已,低下了頭。
事情還要從數月前的一次民情大走訪說起。當時,顯潭村多位村民反映“在上顯潭村未合并至顯潭村之前,該村修路集資款被村干部挪用”的問題。經鎮黨委商議,決定由鎮紀委監察辦牽頭,鎮“三資”管理服務中心、村鎮建設辦和駐村組等進行配合,成立工作組開展專項調查。專項調查組與部分村民交談后,事情脈絡逐漸清晰。2015年,原上顯潭村申請到一個林間道路項目,以47萬元的價格招標成功,資金由上級補貼和原上顯潭村村民集資款兩部分組成。“但后來路沒修成,上級的補貼就沒拿到,只收取了村民的集資款。”村民補充道。
既然是修路資金,當時到底有沒有專款專用,是否存在老百姓說的被村干部挪用的情況?為了查明真相,調查組找到原上顯潭村村主任樓某了解情況。
“當時村民的集資款是誰領用的?”
“是我領用的。”
“那集資款主要用在道路項目的哪些部分?”
“這么多年過去了,具體細節我也記不清了,但集資款的用處都是有憑證的……”
“這條路最后為什么沒修好?”
“因為有部分路段要經過隔壁三村的田地,政策處理工作受阻,這項工程便擱置了。”
樓某的一番說辭并沒有打消專項調查組疑慮。考慮到所有資金均由樓某一人領用的情況,即使有憑證,也可能存在“貓膩”,專項調查組決定繼續深挖細查。
“勘察設計費6500元、三村政策處理費9萬元、小工工資2400元……共支出19萬元。”調查組一邊翻看憑證發票,一邊按著計算器,將該項目的收支情況重新整理。
一番核查之后,并沒有從賬目上發現問題,但對該案的疑慮也沒有就此打消。調查組找到三村原黨總支書記馬某,決定從政策處理這一關鍵點位突破,看看能否挖掘到一些線索。
“當時政策處理工作受阻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很簡單,我們村村民覺得政策處理費太少了不同意。”
“那最后這筆政策處理費用在哪了?”
“早就還給上顯潭村了。”
馬某的回答讓問題線索指向瞬間明晰起來。政策處理費還回去了,原上顯潭村的賬目上為什么沒有相關記錄?看來這“貓膩”的藏身之所找到了。
在鑿鑿證據面前,樓某終于不再抵賴,向紀檢監察干部如實交代了問題。原來,樓某在收到三村退還的9萬元后,為了存取方便,就放進了自家的保險箱。最終,樓某因還涉及其他違紀問題,被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9萬元集資款被追繳歸還至村集體賬戶。
治標更要治本。針對樓某案件暴露出的問題,鎮農業農村辦公室對全鎮各個行政村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監督檢查,此外又組織全鎮的村干部觀看相關警示教育片,通過案例剖析等方式,提醒各村干部敬畏法律紅線、堅守廉潔底線。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