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戶有產業、人人有事做”。近年來,位于秦巴山深處的湖北省房縣門古寺鎮項家河村聲譽鵲起,高質量農業產業成了這個村的亮麗風景線,全村人均純收入達3.6萬元,先后獲得“國家森林鄉村”“全國文明村鎮”“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稱號。
走進項家河村,村民居住的小洋樓點綴山間,有1600多年樹齡的網紅大柳樹樹影婆娑。田野里,云朵一樣的羊群隨處可見,茶樹正吐露新芽,大棚內一朵朵羊肚菌撐著褐色的“小傘”,破土而出,藏不住的春意撲面而來。
說起村里的產業,干了30多年村支部書記的方必春如數家珍:2023年項家河村種植煙葉2300畝,養殖山羊3000只、秦巴黃牛1100頭、蘆花雞3萬只、生豬3000頭,種植椴木花菇、木耳20萬筒,發展陽光玫瑰葡萄300畝、茶園1100畝。全村年經濟產值超過了4000萬元,人均純收入3.6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0萬元。
項家河村距房縣縣城35公里,山高谷深,一條河流從群山之中流出,順著山谷蜿蜒而下。全村有10個村民小組,991戶,3014人。方必春介紹,項家河村曾是典型的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基層黨組織渙散,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村集體經濟不僅是個“空殼殼”,還欠著39萬元的外債。直到本世紀初,全村15%的村民還靠救濟過日子。
項家河村耕地面積6100畝,其中水田只有1100畝,旱地達5000畝,山場面積近5萬畝。“要讓大家從根兒上脫貧,必須動腦筋用活土地、發展產業。”方必春說。他和村干部一邊帶著村民修路,一邊發展種植、養殖兩大產業。
2006年,項家河村開始種煙葉。方必春自己率先種了25畝,第一年就獲得成功。第二年,20戶跟著他種,全村煙葉發展到300多畝。此后幾年,村里煙葉種植面積逐年增加,項家河成為房縣煙葉種植大村。
項家河村山場資源豐富,發展養殖業具有獨特優勢。方必春帶領村民搞起了種草養殖、規模養羊。2013年,他組織32家養殖戶,牽頭成立房縣春潤山羊養殖合作社,為養殖戶提供包技術、包種羊、包飼料、包銷售的“四包”服務,引導幫助更多村民標準化養羊。
近10年來,在山羊養殖的基礎上,項家河村發展黃牛、生豬、蘆花雞等養殖業。2023年,項家河村養殖業實現產值2600萬元。
過去說起養牛、養豬,一般都免不了污水橫流、濁臭不堪。“農村發展產業,要綠色低碳,使村子生態好起來、顏值靚起來。”為推進動物糞便、農作物秸稈的循環利用,項家河村引進了一家生產有機肥和生物質顆粒的企業,動物糞便、農作物秸稈、木材邊角料成了寶貴資源。
在這家工廠,動物糞便生產成復合肥,用作煙葉、茶樹、果樹的肥料,生物質顆粒用作烤煙葉的環保燃料。2023年工廠銷售生物有機肥1200噸、餅肥1200噸、生物質顆粒5800噸,實現產值825萬元。
為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項家河村注冊多個品牌商標。2023年,項家河知音同行便民綜合服務站實現營業額200余萬元,其中本村產的茶葉、陽光玫瑰、蜂蜜、紅棗等農產品占有較大比重。
“戶戶有產業、人人有事做”。項家河村有集約經營主體400余戶,300多戶群眾在家門口務工,他們用智慧和汗水澆灌出高質量的農業產業。
山青、水秀、業旺、村美、路暢、戶凈,行走在項家河村,仿佛走進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慕名而來的參觀、取經者絡繹不絕。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