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會同中央紀委辦公廳通報了某地違背市場規律,以行政命令方式,強行推進經營主體數量增長任務的典型案例。該案例暴露出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不切實際盲目追求農業經營主體數量增長的形式主義現象。
近年來,數量不是唯一標準早已成為大部分地方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共識。2019年以來,先后開展“空殼社”專項清理,兩批158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輔導員隊伍,接續出臺扶持政策,不斷投入資金,各類新型主體保持蓬勃發展之勢。今年農業農村部一號文件提出,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質強能整建制推進試點,各地應以試點為契機,久久為功、持續發力,增強指導服務能力,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堅持“嚴”,把牢政策底線。當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逐漸成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的重要力量。一方面,應充分利用數字化平臺,加強主體監管,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另一方面,定期開展風險排查,對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確認為“空殼社”的及時跟蹤清理,杜絕產生不良影響。
圍繞“融”,做好指導服務。當前,各類主體邊界逐漸打破,發展相互交織。應聚焦“怎么帶著小農戶種好地”,加強政策引導激勵,理順小農戶和主體關系,調動主體提供服務的積極性,促進小農戶精耕細作。還應打造區域聯盟交流網,把產業鏈上的各類主體納入進來,降低單個主體的對接成本和風險。
突出“實”,激發人才潛力。新農人、農二代、返鄉創業人員等主體帶頭人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動力源泉,應充分激發他們的干事創業活力。應提高培訓實效,推廣實用、易落地的方法經驗,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菜單式”培訓。應搭建思想交流平臺,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把主體帶頭人凝聚起來,厚植他們的愛農情懷。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