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如何管理農村集體經濟合同
時間:2024-11-01 04:35:13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 作者:井立義 王緒英 馬德軍 字號:【

  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過程中,與內部成員及其他經營者簽訂的明確雙方或多方在生產、經營和分配中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加強農村集體經濟合同管理,對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都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那么,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應該如何管理呢?筆者談幾點淺見。

  一、準確把握基本原則

  應簽盡簽。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是載明經濟事項的法定文書,是約定當事人權利、義務的有效文件,更是經濟活動正常開展的法律保障,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承包、租賃等必須簽訂書面合同。

  公平公正。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資源開發利用,均屬市場經濟行為,既要以公平公正原則對待各類合同主體,又要兼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保障功能,落實同等條件下成員優先權。

  依法依規。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涉及集體資產資源發包、租賃等經營方式,其簽訂、履行、變更、解除、中(終)止等行為應嚴格遵循《民法典》《合同法》《物權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保障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

  民主公開。簽訂經濟合同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重大事項,應堅持民主公開原則,廣泛征求成員意見或建議,對合同簽訂程序、結果、履行情況等及時公開,接受成員監督。

  二、規范合同簽訂行為

  一是程序嚴謹。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發包、租賃等,應在村級黨組織領導下進行,實施方案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按規定公開招投標后,規范簽訂經濟合同。合同簽訂前,應注意征求駐村法律顧問意見,確保合法有效。資產資源發包、租賃應將決議和實施結果公開,公示期一般不少于5個工作日。

  二是要素齊全。經濟合同主要條款應包括當事人信息、標的、價款、履行因素、違約責任及解決爭議方式、生效條款及相關附件等。其中當事人信息應包括自然人姓名、身份證號碼、住址,法人名稱及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法人代表姓名及身份證號碼、住所。發包租賃標的物為動產的,要注明價值、用途等;標的物為不動產的,要注明位置、四至、面積等。為規范起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使用經濟合同標準文本。

  三是時限合法。經濟合同應根據法律法規規定,明確履行期限和起止時間。原則上,資產資源承包、租賃最長時限分別為:資產20年,耕地30年,機動地3年,草地30年至50年,林地30年至70年,荒山、荒溝、荒丘、荒灘、荒地、荒坡、荒沙、荒水治理等開發性生產項目50年。

  三、確保合同完全履行

  確定價款收繳辦法。各類承包、租賃、轉讓合同約定的價款(承包金、租金)應按時足額收繳。經濟合同約定期限較長的,價款原則上逐年清繳;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代表)大會批準、鄉鎮主管部門同意,也可多年合并收繳,但時限不得超過本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理事會任期。多年合并收繳的,應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各期收入。

  強化重要事項監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為合同履行提供必要條件,監督當事人不得破壞耕地,不得變更土地用途。當事人對承包租賃項目轉租、轉讓的,須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同意。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以外的工商資本簽訂經濟合同,可要求當事人提前交納承包(租)金。涉及土地面積較大、履行期限較長的經濟合同,可合理追加價格遞增條款。

  約定糾紛解決方式。出現合同糾紛時,當事人應積極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向當地主管部門申請調解仲裁,或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合同應約定雙方違約責任及違約金,明確合同到期后標的物處置、地上附屬物產權歸屬等。同等條件下,承包(租賃)方享有合同優先續約權。標的物為土地、房屋等不動產的,如遇國家征收、征用或政府統一規劃時,可依法解除合同,按規定給予當事人地上附屬物等相應補償。

  四、妥善處理遺留問題

  依法解除違法合同。已簽訂合同存在與地區功能定位、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規劃不符等問題的,當事人應依法協商調整,或依法解除合同。對不按約定履行的合同,通過訴訟等方式依法解除。對超過《合同法》等法律法規規定期限的合同,超期部分無效,必須依法調整。

  補充完善問題合同。對合同簽訂不規范、條款不完整、標的數量和質量不準確、履行期限和方式、生效要件、違約責任以及爭議解決辦法不明確、不具體的合同,應按程序在當事人協商一致基礎上,簽訂補充合同或協議,但不得在原始合同上直接修正。

  確認有效發包主體。理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級黨組織、村民自治組織的關系,精準定位各方職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前,由村民委員會代行集體經濟管理職能,依法簽訂的合同繼續有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應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履行集體經濟管理職責,與承包(租賃)方依法簽訂合同。

  五、建立健全保障制度

  產權交易制度。建立完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集體林權、“四荒”地使用權、農業類知識產權、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處置等流轉交易。根據農村產權要素性質、流轉范圍和交易需要,制定產權流轉交易管理辦法,健全市場交易規則,完善運行機制,實行公開交易,加強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和監督管理。

  合同審查制度。制定鄉鎮農村集體經濟合同前置預審制度,對實施項目是否符合轄區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進行預審,提出建設性意見。充分發揮駐村法律顧問作用,開展合同合法性審查。標的額較大、期限較長的合同,可辦理法律見證和司法公證。

  合同臺賬制度。落實資產年度清查制度,摸清集體家底,健全資產資源臺賬,避免集體資產流失和資源閑置。鄉鎮建立農村集體經濟合同臺賬,將相關數據信息錄入集體資產管理平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立經濟合同臺賬,留存紙質資料。建立合同預警機制,提前做好到期合同續簽、地上附屬物清理、重新發包等工作,及時足額向承包(租賃)方收取價款,督促合同全面履行。

  合同備案制度。統一制定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模板,規范合同文本內容。建立健全合同備案管理制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的經濟合同,必須到鄉鎮備案。經濟合同應至少一式3份,雙方當事人各執1份,鄉鎮備案1份。

  檔案管理制度。制定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檔案管理辦法,廣泛收集合同資料,科學編制檔案目錄,及時規范檔案整理。完善檔案借閱、保管等制度,實行專人管理、專櫥存放,確保檔案資料安全完整和高效利用。

  責任追究制度。壓實縣鄉監管和村級實施主體責任,增強對農村集體經濟合同管理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對資產資源發包及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現的違紀違法問題線索,及時移交紀委監委或公安機關,依規依紀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責任編輯:段伊鳴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