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膠州市以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為契機,積極探索輔導員隊伍建設新模式、深化社企對接合作新路徑,推動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
狠抓隊伍建設 夯實專業服務基礎
一是建立三級隊伍,實現服務全覆蓋。研究制定《農業經營主體輔導員和金融服務指導員工作制度(試行)》,建立由87名金融機構、鎮(街)農經人員、農業經營主體組成的市、鎮、村三級農業經營主體輔導員和金融服務指導員隊伍。
二是強化專業培訓,實現能力全提升。定期組織開展輔導員業務知識培訓,創新“以賽促學”提升模式,聯合青島農商銀行膠州支行、中國農業銀行膠州支行等金融機構開展輔導員隊伍和農民合作社職業技能競賽。截至目前,已舉辦兩屆職業技能競賽。
三是注重服務實踐,實現指導全方位。常態化組織輔導員開展法律法規宣傳,指導合作社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切實發揮輔導員隊伍作用。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展“線下”上門指導服務超600次、“線上”微信、電話等方式指導服務超2000次,服務指導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共計1000余家。
聚力平臺搭建 創新社企合作模式
一是創新“合作社+商超”訂單模式。由政府牽線搭橋,推動農民合作社與大型商超以農業訂單形式簽訂農產品種植合作協議,有效化解生產銷售風險、增加社員收入。目前,全市已有10家農民合作社與深圳人人樂連鎖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利群集團等商超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合同金額逾5000 萬元。
二是創新“合作社+企業”訂單模式。充分發揮合作社規模化種植優勢,與國內外食品加工企業建立長期合作模式,通過規模化定向種植,大幅提高農戶畝均收益。以膠西街道馬鈴薯種植合作社為例,與美國百事、韓國好麗友、菲律賓UIC等農產品加工企業簽訂馬鈴薯收購訂單,實現農產品銷售國際化。
三是創新“合作社+企事業單位”配送模式。積極引導農民合作社與企事業單位開展配送合作,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同時,解決了農戶農產品銷售難題。以膠萊街道青島綠村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為例,先后中標青島公交集團、青島能源集團等單位蔬果供應,在合作社帶動下,社員戶均收入8萬元、人均收入2.8萬元,高出全市農民人均收入85%。
加強規范發展 提升運營管理效能
一是堅持制度化建設,筑牢長效機制。委托會計師事務所為合作社建立手工賬套,引進記賬軟件,同步建立電子賬套,以政府購買專業服務的方式助力經營主體規范化管理提升。同時,對承擔建設任務和開展社會化服務任務的合作社全程開展監管審計服務,保障專款專用、惠社惠民。
二是堅持規范化運營,推動示范創建。按照“清理整頓一批、規范提升一批、扶持壯大一批”的工作思路,開展合作社規范培育和“空殼社”專項清理行動,實施掛牌作戰、銷號管理。深入開展國家、省、市、縣級示范社四級聯創,獲評青島市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128家,其中國家級16家、省級48家、省級示范服務組織2家。
三是堅持科學化管理,突出分類指導。按照統籌謀劃、分類管理的原則,堅持與鎮(街道)產業機構調整規劃相結合,引導經營主體通過合作與聯合的方式,逐步構建起“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有效發揮合作社的輻射帶動作用。截至目前,在市鎮農經部門備案登記的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2000家。
強化要素支撐 激活創新發展動力
一是土地要素向合作社流轉,促進規模經營。創新“產業項目+合作社+農戶”模式,推進土地資源盤活利用,實現規模化經營。截至目前,膠州市各類農業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累計流轉面積約2.4萬畝,累計為各類農民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出具農村土地經營權證45宗、抵押貸款1565萬元。
二是資金要素向合作社流入,實現助農惠農。創新金融支農模式,推廣實施“農擔貸”,為涉農主體增信、提高貸款額度、降低貸款門檻,目前在保戶數373戶、在保余額3.53億元;開展生豬、大白菜、馬鈴薯價格指數保險,累計承保生豬7.3萬頭、大白菜1.6萬畝、馬鈴薯16.3萬畝,累計賠付2744 萬元,實現由“保產量”向“保價格、保收入”轉變。
三是人才要素向合作社集聚,夯實人才根基。創新從業人員社保獎補機制,制定《對農業經營主體及從業人員實行獎補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統籌人社、醫保、財政等部門,在已開展企業職工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民合作社中選擇符合條件的從業人員,按照年繳納社保費總額的50%給予獎補,提升農業合作社對高素質農經人才的吸引力。目前,已對3家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中符合條件的20名人員進行獎補,累計兌現膠州市級獎補資金18.98萬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