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制度》規定,以實物資產(含生物資產,下同)、無形資產等非貨幣性資產方式向聯合社或其他單位投資的,應當按照評估確認或者合同、協議約定的價值和相關稅費計價,實物資產、無形資產等重估確認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但是在具體的投資類業務處理過程中,涉及賬面凈值、評估值和雙方協議值,當這“三值”的數額不同時,部分財務人員在賬務處理時把握不準,現結合具體實例進行分析,作一探討。
一、賬面凈值、評估值和協議值的選定
《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制度》規定,合作社對外投資時,不以賬面凈值的多少為準計價,而是要在評估值和協議值之中選擇一種。
這兩種計價方式各有優勢。協議值的優勢是市場主導,雙方接受,簡單方便,成本較低,根據雙方協商議定的價格計價,可能與賬面凈值相同,也可能大于或小于賬面凈值,缺點是不能保證投資標的物價格的公平公正。評估值的優勢是經資產評估機構的重新測算,計價金額可以最大限度體現市場現價,缺點是時間較長,成本較高。因此,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確定實物的計價標準。
二、賬面凈值、評估值和協議值之間差額的賬務處理
當賬面凈值、評估值或協議值存在差額時,應將重估價值與其賬面凈值之間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1. 賬面凈值的確認
賬面凈值就是該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去賬面上該資產累計折舊后的余額。需要注意的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制度》規定,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提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因此,要避免出現違背會計政策提前提取該標的物折舊的情況。
2. 具體賬務的處理
在實際操作中,假定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未發生清理費用,舉例如下:
某合作社一臺農機賬面原值11萬元,根據年限法已提折舊4萬元,賬面凈值為7萬元。
(1)年初用該農機對外投資,評估確認價為6萬元,則會計分錄為:
借:對外投資—××單位60000
累計折舊40000
資本公積10000
貸:固定資產—××農機110000
評估確認價若等于賬面凈值,則本筆業務的資本公積發生額為0,不涉及“資本公積”科目;若差額高于賬面凈值,則差額計入“資本公積”科目貸方。
(2)收到××單位宣布的分紅方案, 收益為1萬元,則會計分錄為:
借:應收款—××單位10000
貸:投資收益10000
若××單位“本年收益”科目余額為負數,在無責任人及對沖賠付的情況下,則虧損額計入“投資收益”科目借方,貸方沖減“對外投資”科目。
(3)收到分紅款,則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10000
貸:應收款—××單位10000
(4)投資協議到期,收回農機時,經評估該農機價值為5.5萬元,則會計分錄為:
借:固定資產—××農機55000
投資收益5000
貸:對外投資—××單位60000
若投資協議到期后不再收回該農機,以5.5萬元轉讓該農機資產所有權,則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55000
投資收益5000
貸:對外投資—××單位60000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