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云南普洱市:構建合作社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
時間:2025-02-10 08:47:17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 作者:曾蓉 字號:【

  近年來,云南省普洱市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為抓手,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和建設力度,引導利益聯結,加強示范引領,優化政策扶持,強化指導服務,有效推動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穩步發展。

  主要做法

  示范引領發展,利稅不斷增長。普洱市先后出臺了《關于支持和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截至2023年,全市有農民專業合作社6461個,較上年凈增264個,實有成員數21萬戶,農戶入社率39.15%。普洱市以示范創建行動為抓手,引領農民專業合作社高質量發展,各級認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有505個,其中:國家級示范社16個,省級示范社72個,市級示范社150個,縣級示范社269個。普洱市農民合作社的經濟效益不斷提升,利稅不斷增長,2023年,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收入12.52億元,同比增長6.37%,社均收入19.44萬元;可分配盈余1.60億元,同比增長7.18%,社均2.48萬元;上繳稅金總額386.86萬元,同比增長16.13%。

  建立利益聯結,搭建橋梁紐帶。合作社通過與村集體、公司、基地、農戶等主體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形成銷售渠道、技術服務、資金要素、土地要素、勞動力要素等聯結關系。全市聯合村集體、企業、社會化服務主體與農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有1211個,入社農戶節約了成本,增加了收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成為全市農戶小規模分散經營與國內外大市場連接的重要紐帶和橋梁。

  支持綠色發展,示范作用顯現。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適應“綠色農業”發展要求,對發展循環經濟、擁有農產品質量認證、實施農業農村清潔工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給予政策、資金支持;引導合作社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開展標準化生產、生產記錄檔案、農產品自律檢測、產品包裝標識、質量安全追溯等工作,著力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整體質效。2023年全市擁有注冊商標的合作社119個,通過農產品質量認證的合作社49個,其中獲得綠色有機食品認證的合作社24個。

  帶動農戶增收,涌現一批典型。普洱市大力推廣“國資公司(混合所有制企業)+3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農戶增收,加入農民合作社的農戶通過分享產業鏈上的股金分紅收入、土地租金收入、勞務收入、收益返還等,獲得了遠超過去單打獨斗獲得的收入。例如孟連縣發展牛油果種植12萬余畝,覆蓋全縣三分之一的常住人口,種植牛油果的22個村均成立了黨組織領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以縣政府為鏈主,搭建了“國資公司+私營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的牛油果產業鏈,各主體各自發揮優勢服務于產業發展,國資公司負責籌措資金,私營企業負責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和市場銷售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基地管理,村集體負責做好土地和勞動力的協調服務,農戶以土地入股、提供勞動力,參與產業發展的各主體均實現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牛油果的銷售利潤按3︰3︰4分成,即私營企業占30%、土地入股農戶占30%、剩余40%分別為國資公司15%、合作社15%、村集體10%,種植牛油果的農戶戶均增收1.4萬余元,合作社和村集體增收10萬元至30萬元不等。

  存在的困難問題

  一是產業鏈條短。絕大部分合作社經營品類單一,產業價值鏈較短,產品附加值不高,市場占有率低,品牌培育不足。特別是一些偏遠山區,大部分還局限于生產環節的互助以及初級產品的銷售,產業鏈未涉及農產品的深加工、流通以及終端銷售等附加值更高的二、三產業。

  二是普遍面臨融資難問題。金融機構貸款手續復雜,融資所需要的抵押和擔保成本較高,銀行授信額度較低。2023年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余額1052萬元,同比減少23.18萬元。

  三是人才隊伍缺乏。受文化水平不高、專業技術知識不足所限,農民合作社的經營管理者缺少對市場的精準分析和把控能力,在項目選擇、資金籌措、技術服務、產品銷售等方面缺乏系統性、長遠性規劃,難以滿足農民合作社現實發展需求。

  建議和對策

  一是加大資金扶持。各級政府在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等項目安排上,加大對農民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改變以往項目分散、資金量小的扶持模式,對規范運作、有市場潛力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給予重點扶持,對每個合作社扶持資金建議提高到20萬元以上,真正幫助合作社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助推健康有序發展,帶領成員持續增收。

  二是創新金融支持。引導金融機構積極創新適合的金融產品,針對需求特點及鄉村振興要求,從支農和防范風險著手,創新金融產品種類,提供更便捷、更靈活的金融服務,以滿足不同發展階段的貸款需求。

  三是延伸產業鏈條。支持農民合作社提高組織化、標準化水平,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單一的生產、銷售向產、供、銷、運等鏈條發展,發展休閑農業、民間工藝制造業、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推動優勢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支持農民合作社根據市場需求,通過自籌資金投資、利用財政項目資金投資等方式建設產地初加工設施,改善倉儲、保鮮、烘干、清選分級、包裝等設施裝備條件,推動農產品初加工水平整體提升,延伸產業鏈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四是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培育一批具備復合技能的新型職業農民,引導和鼓勵“農民企業家”“大學生”等群體參與合作社經營管理,利用他們較高的技術水平和突出的專業技能,在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中發揮作用,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段伊鳴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