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沂源縣張家坡鎮在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過程中,通過強化前置審查、司法聯動和平臺運用,構建起更加嚴密、有效的監督體系,不斷推進“三資”管理規范化。
強化前置審查,規范決策程序。張家坡鎮出臺《關于完善村級重大事項報告制度的意見(試行)》,扎緊制度“籠子”,促進管理規范。一是明確報告范圍。將影響村級穩定發展、涉及多數群眾切身利益、大數額資金支出、大數額集體資產處置等事項納入報告范圍,凡屬上述報告事項,需由村集體成員(代表)大會決策。二是規范報告程序。明確村黨組織需要在聽取黨員、成員代表或成員意見和調查論證的基礎上,才能提出初步方案。相關決議需向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匯報,并召開黨政聯席會議研究相關意見。未經研究同意和審查通過的事項,不得進入村級民主決策程序。三是強化監督執行。成立由鎮紀委、農經站、黨建辦、民政所組成的監督小組,對村級報告事項的執行情況進行跟蹤監督,確保各項決策得到有效落實。2024年,全鎮通過前置審查機制累計審核村級提報項目37個,駁回風險項目8個。
強化司法聯動,規范合同管理。一是建立“全鏈條”審查機制。建立“農經站+司法所+黨建共同體+村+法律顧問”的“全鏈條”合法性審查工作機制,完善合同擬定—顧問審核—司法所備案—農經站入檔的“全鏈條”把關審查制度。二是提供法律支持。通過整合司法所服務資源,為村級房屋租賃、產業項目開發等合同簽訂提供專業的法律建議,保障合同的公平公正和可執行性。三是完善合同檔案。對審核通過的合同進行分類歸檔,方便后續查詢和管理,確保合同的規范性和完整性。通過不斷加強與司法所聯動協作,為村級合同的簽訂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支持,有力維護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自開展農村集體“三資”專項整治行動以來,全鎮累計聯動審核村級合同714份,發現問題合同245份。其中,組織新簽訂合同217份,完善合同20份,清欠合同8份,幫助村集體增收30余萬元。
強化平臺運用,規范交易流程。張家坡鎮在搭建“陽光、透明、規范、有序”的產權交易市場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農村集體產權交易市場平臺運用。一是全覆蓋進站交易。充分發揮農村集體產權交易服務站平臺優勢,構建“全域覆蓋+陽光交易”的農村集體產權交易機制,在全縣率先實現農村集體產權進站交易行政村全覆蓋,有效避免了違規發包、暗箱操作等情況,以陽光、規范的程序推動項目執行更加透明化。二是嚴格進站標準。堅持應進必進原則,規定農村集體工程類和大額物資、服務采購類1萬元以上的交易,原則上必須通過農村集體產權交易服務站服務平臺進行交易,并嚴格按照規定的招標流程進行操作,確保招標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三是加強監管實效。堅持交易信息線上線下“雙公開”,依托農村集體產權交易服務站,實現項目交易和集體資金使用全時段可查詢、可追溯,切實增強了民主監督實效。每月組織紀委、農經站等部門對村級工程項目進行“回頭看”,嚴禁工程拆分等規避進站交易的行為。2024年以來,已經完成進站交易項目43個,涉及資金323.43萬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