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安徽省舒城縣自2023年起,連續兩年開展了全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濟審計,按照“規范審計程序、聚焦審計重點、突出審計成效、鞏固審計成果”的步驟,提升審計工作質效,有效維護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群眾利益,增強了農村干部的規矩意識,規范了農村“三資”管理。
一、規范“六道程序”,促進審計科學高效
一是做好審計準備。縣農業農村局和鄉鎮均成立審計工作組,結合被審計單位實際,制定審計工作方案,確定審計事項。二是依法依規開展審計。審計人員主動聽取村集體經濟組織理事會、監事會成員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以及村干部、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的意見,對已查明的審計結果,給予實事求是的評價意見并附審計證明材料。三是出具審計報告。審計工作組將審計報告、工作底稿、有關證明材料及被審計單位書面意見提請鄉鎮(街道)政府審議,并出具正式審計報告,報縣農業農村局備案。四是公開審計結果。審計工作完成后,除涉及商業秘密等不宜公開情形外,由審計工作組將審計結論的主要內容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公開。五是審計問題整改。督促被審計單位及時整改審計發現的問題,形成整改報告后報縣農業農村局備案。縣農業農村局對整改情況進行抽查,對整改不力、屢審屢犯的,約談被審計單位主要負責人。六是完善審計檔案。審計工作結束后,審計工作組將各種審計文件資料進行整理,登記造冊,移交縣農業農村局。縣農業農村局分村建立審計工作檔案,妥善管理。
二、做到“四個強化”,聚焦審計監督重點
一是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營審計。聚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與發展,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治理、組織運行、資產管理、賬務處理、收益分配等相關配套政策制定及落實情況開展審計評價,重點審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三會一章程”制度建設和執行情況、集體成員身份動態調整情況、獨立開展實體化運營情況、參照執行“四議兩公開”機制情況等。二是強化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管理審計。依法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農業資產、無形資產等經營性資產,用于公共服務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非經營性資產,土地、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資源性資產進行審計,重點審計集體資產資源管理、運營和處置過程中遵守法律法規情況,年度清查和盤點情況,臺賬建立和完善情況,合同簽訂和履行情況,規范交易和保值增值情況等。三是強化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審計。依法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收入、投資收益等收入,用于經營活動、日常管理、村內公益事業和綜合服務等支出,以及相關經濟活動進行審計,重點審計收入支出的真實性、合法性、準確性,村級資金賬戶設置、專用票據管理、資金分配使用情況,現金、備用金及大額支付制度執行情況,會計科目處理、財務審核規范性情況,工程建設項目預算、審批、招投標、監理、審計驗收、付款等制度執行情況等。四是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依法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在任職期間農村集體資產、負債、權益的變動情況,財經法紀遵守情況,崗位目標完成情況,經濟責任評價情況,重大決策和內控制度執行情況,民主公開制度落實情況,以及本人遵守黨風廉政建設有關規定情況等進行審計,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守法守紀、守規盡責。
三、注重“五個突出”,提升審計監督效能
通過審計發現,109個審計村共存在問題五大類529個,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519個。主要表現在:少數村財務管理不規范,會計核算不真實、不完整;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程序不規范,結算審核不嚴謹,附件不完整;往來賬款存在長期掛賬未清理現象;所屬村辦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賬務管理不規范;村集體資產資源管理有待加強。整改措施堅持五個突出:一是突出整改財務管理不規范。發現此類問題269個,要求各鄉鎮嚴格按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制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等相關規定進行財務核算,規范憑證審核,嚴控審批程序,所附原始憑證要做到真實、完整、準確。各村要認真落實村級“四議兩公開”制度,充分發揮村務公開的監督職能。二是突出整改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發現此類問題69個,要求被審計村建立健全村級“三資”管理制度,建立賬冊臺賬,定期盤點,對資產、資源變動情況及時登記,確保“賬實”相符,真實地反映村級固定資產狀況,防止集體資產流失。三是突出整改往來款長期掛賬。發現此類問題52個,要求被審計村對以前年度形成的款項進行徹底梳理,厘清往來款形成時間、形成原因,對涉及單位和相關人員逐筆落實并制定清理方案,必要時采取多種方式催收賬款。對于壞賬,在查明原因、明確責任、取得相關證據下,經批準后按照規定程序予以核銷。四是突出整改所屬村辦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賬務處理不規范。發現此類問題26個,要求被審計村建立健全勞務公司財務、收益分配等各項管理制度,規范公司運營管理;同時要提高財務人員素質,認真學習會計法等財經法規,正確使用會計科目,規范賬務處理。五是突出整改工程項目管理不規范。發現此類問題113個,要求各村完善支付程序,將工程的中標通知書或村民代表會議記錄、施工協議(合同)、預決算表(審計報告)、工程發票和竣工驗收表等相關資料作為原始憑據附在憑證之后,避免出現徇私舞弊現象。
四、運用“三個結合”,鞏固審計監督成果
一是結合專項整治,強化資產監管。通過農村“三資”專項整治行動,398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逐步規范,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委員會在職責權限、資產劃分、財務管理、議事決策等方面逐步“分離”;村集體資產管理、臺賬進一步健全,其中新增固定資產103項,原值達1399.44萬元;清理超長期、超低價、不規范合同281份,收回村集體合同租金和入股分紅達95.24萬元;村集體資產資源閑置情況明顯減少,2024年以來,全縣共盤活閑置資產資源12處,增加集體收入總計60.83萬元,帶動農民就業101戶。同時加強與紀委監委機關等部門聯動協作,形成監督合力。專項整治期間,共移交紀委監委問題線索4例。二是結合線上平臺,實現數字賦能。全縣于2023年12月底全面完成了賬務分設,實現村(居)民委員會與村集體經濟組織獨立核算,建成舒城縣村集體經濟組織運營監管平臺,各村資金、資產資源、集體成員身份、股權等相關信息均已導入平臺,實現了“三資”管理信息化、數字化一站式監管,推動村集體組織規范運營。全面啟用村級財務網上審批系統,所有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均開設基本運營賬戶,單獨建賬,所有資金支付必須通過平臺進行申請、審核和支付,并實行非現金結算,實現統一監管。自平臺上線以來,共支付5562筆,交易金額達3.6億元。三是結合財務公開,規范權力運行。舒城縣通過規范村務公開方式,豐富信息傳播渠道和形式,推動村級事項公開規范化、精準化、常態化。線下以村務公開欄為主,在群眾便于閱覽的地方設置公開欄、意見箱,并公布舉報電話。線上通過“三資”管理平臺、小微權力“一點通”平臺、微信群同步公開,及時向群眾推送相關信息,增強了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