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解決村級有錢辦事、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的有效途徑。村集體如何通過“開源”多形式、多渠道增加收入,怎樣“節流”控制支出,防止集體資產的流失?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立足實際,多點發力,助力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一、多措并舉,打好村級增收“組合拳”
“多元發展”,在發展形式上求突破。近年來,金壇區根據各村優勢資源和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深挖集體內部資源,發展優勢特色農業,采取特色產業開發、培育支柱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等措施實現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例如,金壇區的后陽村、岳陽村的“小菜園”建設,莊城村的“枇杷園”“梨園”,以及柚山村和仙姑村的農文旅融合發展,都是村級增收形式的拓展。
“異地置業”,在發展空間上求拓展。金壇區積極引導資源發展空間有限的村,在交通便利的集鎮或工業園區購置店鋪和投資新建廠房,暢通村級集體經濟“走出去、引進來”的發展渠道,區政府對這些村興建的項目進行不低于項目總投資的50%資金獎補。截至目前,金壇區共有36個村實現“異地置業”,新建(購置)物業面積29.53萬平方米,投資收益達2658.79萬元,獲各級獎補資金3711萬元。
“抱團合作”,在發展模式上求創新。金壇區探索多種類型的集體經濟跨村合作方式,克服單村發展局限,通過村村聯合為集體經濟薄弱村提供資金、資源的支撐,形成優勢互補、共享共贏的集體經濟發展格局,保障村集體經濟的穩定增收。朱林鎮的8個村聯合組建的珠琳實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額達9300元,村均分紅64.5萬元;堯塘街道11個村投資13200萬元聯合成立的惠堯公司,村均分紅27.48萬元;薛埠鎮茅庵村、東窯村、下杖村共同出資2000萬元,收購了一家企業的股權,當年就獲得了200萬的元投資分紅。
二、激勵創新,構筑干事創業“強磁場”
強化政治激勵。金壇區堅持“干好有奔頭”,通過崗位等級晉升、擇優選拔等方式拓展“上升”空間,積極“壓擔子”的同時也充分“給位子”。近年來,21名在基層治理中表現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48人晉升職級,全區考核優秀的村(社區)干部待遇比同序列專業化體系干部高10%以上,“有為才有位”成為基層干部普遍共識。
提升經濟待遇。金壇區建立村干部待遇穩步增長機制,對全區村干部崗位類別、崗位職級、基本報酬系數等進行統一管理,穩步提升村(社區)干部“三崗二十八級”薪酬標準,全面落實每月“基本薪酬+日常考核”,引入優秀村(社區)干部“年金”制度,推動實現基本待遇年均增幅5%以上,建立離任村主要干部生活補助和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享受副主任科員待遇兩項政策,村干部薪酬管理和“五險一金”制度基本建立。
加強考核管理。金壇區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村干部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和推薦表彰獎勵的重要依據,將經營管理績效與村干部報酬相掛鉤,“實打實”給予創收獎勵,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目標導向清晰。充分注重考核結果的運用,將考核結果與村干部的獎金、評先、評優、晉升等直接掛鉤,提高村干部的重視程度,確保村居干部想干事、會干事、干好事。
三、節流減支,擰緊資金管理“控制閥”
金壇區要求村級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大力壓縮非生產性開支,在經費支出上打好“鐵算盤”,進一步做好村級的“節流”限支工作,2023年全年總支出比上年減少1250萬元,下降6%,其中管理費用比上年減少589萬元,下降5%,主要做法是:
控制獎金及補貼發放。金壇區對村干部實行“基本報酬+績效報酬”,嚴控村干部報酬上限,規范村干部保險、體檢等待遇及離退休村干部生活補貼。村干部全年報酬總額以鎮政府批文為依據,嚴禁違反規定巧立名目發放各類津貼、補貼、獎金、實物和其他等費用。
降低辦公管理費用。金壇區積極推行村級“無紙化”辦公和電子臺賬,加強辦公用品的循環利用,降低辦公耗材等開支,壓縮各種宣傳費用的開支,將辦公費用壓減情況作為每季度的財務檢查重點。
壓縮人員經費開支。區組織部門根據村級的規模合理配置村干部職數,村級進一步清退借用人員,沒有鎮同意一律不得聘用其他人員,已合并的村組只允許設一名組長,不得保留合并村前的村民小組長職位。通過清理減少村民小組長人數58人,減少支出近600萬元。
規范村級用工支出。針對村級用工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金壇區從五個“統一”來強化村級用工的規范化管理,進一步明晰工作職責、工作地界、工作內容、工作標準,對外包長效管護進行每月考評,避免工作不到位、村級重復派工現象;根據本地實際制定村級工資標準,嚴防用工不規范、不真實、不平衡、超范圍等問題。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